天天看點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最後為了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選擇從容就義的烈士秋瑾,在《吊吳烈士樾》中這下了這句話。

在清朝末年,落後的封建主義已經無力在帶領人民向前,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外來帝國主義的入侵,許多愛國人士踏上了愛國救國的道路。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在鬥争當中,人們不僅要與封建殘餘勢力作鬥争,與外來帝國主義作鬥争,還要和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資本主義作鬥争。出自廣大勞動人民的部隊,在缺糧缺兵器的情況下,鬥争得十分艱難。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紅六軍團的後衛團,在一次奉命掩護大部隊轉移後便沒了蹤迹。當時大部隊在後衛團的掩護下成功轉移,但無論大部隊怎麼等,怎麼派人去打聽,都沒能得到後衛團的一點消息。當時戰局紛亂人力稀薄,等70年後再次去到當地貴州石阡調查的時候,這才有了眉目。

掩護轉移

“奉上級指令轉移。”在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期間,蔣介石調集了大約100萬的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即第五次“圍剿”。

這個時候,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在紅軍當中,占據了統治性的地位,以至于在一年的戰争當中,紅軍整個陷入到被動的地位當中。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在始終沒能取得反“圍剿”勝利的情況下,最終1934年10月不得不指令中央上司機關,以及紅軍主力退出革命根據地。紅六軍團的後衛團神秘失蹤,便發生在這段時間内。

當時,紅六軍團本來正在西征,路上突然遇到了裝備精良的敵軍圍堵。在接到上級指令,得知要北上去和紅三軍會師後,紅六軍團便改變了行軍路線,開始根據新的指令調整作戰方案。但在北上的路上,紅六軍團又遇上了敵人的包圍圈。

在擁有優勢的軍事物資的敵方打擊下,紅六軍團雖然“和敵人展開了多場惡戰”,但幾輪之後,損傷慘重,武器彈藥所剩無幾,戰士們也疲敝不堪。面對這一情況,上司者深知,如果再不盡快突圍,全軍可能都會被敵方圍死在這裡。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為了改變現有被動局面,紅六軍團做出了“讓18師52團斷後掩護”的決定。18師52團戰鬥能力強,且在打堅守戰上有許多的經驗,是以綜合考慮之後,紅六軍團将這一重擔放到了18師52團上。

18師52團接到任務之後,立即表示接受,并且克服重重困難,配合紅六軍團指揮。戰争開始時,18師52團有800多人。

但随着戰争的進行,戰士們人數不斷減少,當時,團内戰士們所面臨的,不僅有連連戰争所帶來的傷病,還有因為誤食桐油而導緻的身體、精神虛弱。

桐油之毒

“桐油毒性較大,臨床都作外用,禁忌内服。”紅軍軍紀嚴明,而戰争條件又極其惡劣。部隊時常發不出軍饷,在糧食稀缺的情況下,戰士們不得不就地取材,那各種各樣平常沒有人吃的東西充饑。桐油是用油桐子熱壓出來的油,是一種幹性油。

桐油分為生桐油和熱桐油兩種,生桐油主要用于醫藥和化工,而熟桐油則“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塗料”,用在機器保養等方面。桐油的毒性比較大,中毒的人主要是因為把桐油當做了一般的食用油進行烹調,然後誤食所導緻。

桐油中毒之後,大部分人會在2小時之内就出現中毒症狀。除了惡心和頻繁的嘔吐之外,還有很多人會感覺到,“腹痛,頭痛,頭暈,呼吸困難,四肢抽搐,手足麻木”等症狀。當時醫療條件差,部分戰士們在中毒後,精神狀态都比較不好。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在多重惡劣條件下,最終52團的戰士們,抗住了一切困難,成功幫助大部隊突圍。在大部隊沖出了包圍圈之後,為了給大部隊離開留出寶貴時間,52團便開始帶領部隊一路“向貴州石阡縣甘溪曹村轉移”,以此讓敵方誤以為這才是大部隊的轉移方向。

因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是臨時任務,52團也對當地并不熟悉,并不知道對應路線的具體地形,是以在問了當地人民後,52團便開始向被當地人稱作困牛山的大山進發。而自52團進入困牛山後,主力部隊就再也沒能得到52團的任何資訊。

謎團解開

“52團到達困牛山時隻剩下了200餘人。”當時敵人在後緊追不舍,52團被逼着爬上了十分陡峭的困牛山,試圖利用地勢以高打低。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在這之後,原本計劃進行得十分順利,地勢低的敵軍被52團戰士們的兇猛攻擊打得無法前進,但後來經過敵人的一番操作,卻讓52團戰士們無法再戰鬥。

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敵人幹脆将困牛山附近的人民都抓了過來,以此威脅52團。因為繼續攻擊就會打到那些無辜的人民,紅軍戰士們打仗就是為了保衛人民救國救民,是以面對這一情況,戰士們不得不停下攻擊。

深知敵方殘酷審訊手段的戰士們,甯願死也不願意被敵人抓去。于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52團的戰士們紛紛選擇跳山而死。看着“百餘名為救自己而跳下河谷”的紅軍戰士們,當地人民内心深感震撼。事後,人們紛紛去到河谷搜尋那些跳下來的紅軍。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困牛山地勢險峻,人民幾經搜尋才終于找到幾個還活着的紅軍。将這些紅軍帶回家養傷還沒多久,敵人又來到了村子裡搜查。在敵人的嚴密搜尋之下,最終隻有一個紅軍戰士因為年齡小,且傷勢較輕幸存了下來。這名戰士名叫陳世榮,于2001年離世。

後來村民們為了感謝這些戰士們,便在每年重陽節,朝着困牛山的方向點香、燒紙錢。困牛山隻是當地人民口口相傳的名字,實際并沒有官方命名,人們雖然每年自發前往去感恩緻敬,但也并不知道調查人員是在找這些人,是以,雖然之前中央曾三次派人前來調查,但最終都沒能找到52團的下落。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當年那件事的70年後,2002年,在石阡縣黨史部門工作的從業人員,楊又鑄在無意間聽到當地的民俗——重陽節祭拜活動的時候,起了心思。楊又鑄跟着去當地深入了解了情況,在結合紅六軍團的戰史後,楊又鑄意識到了兩者之間的關聯。

通過楊又鑄等人的深入調查和通過多方驗證,最後這一困擾多人數年的謎團終于被解開。在事實得到确認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困牛山緬懷先烈。現在的困牛山上,“矗立着紅軍跳崖紀念碑”,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到紀念碑前緻敬先烈。

紅軍後衛團失蹤70年,中央三次調查無疾而終,山村民俗還原真相

小結: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在那段最為艱苦的歲月裡,無數人在可能并不會被任何人記下來的情況下,為了心中的熱血,為了腳下的土地,為了身後的國家和人民,紛紛将生死置之度外,投入了危險萬分的戰鬥當中。

紅六軍團的後衛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的艱巨任務。在這之後,原本已經打得敵人無法再上一步的戰士們,又為了保護當地人民,紛紛舍棄生命,義無反顧地從山上跳了下去。

對此情況不了解的中央曾三次派人調查後衛團的下落,但都沒有結果,直到70年後調查當地村民民俗才解開謎團。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