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沉默無外乎是知道不會有回應。作為科幻世界的老朋友,十幾歲上就對它無限入迷。然而,轉過頭來看看四周,發現它不過是一個孤獨的愛好。是以,對于是一名科幻迷的事,也許我應該保持沉默更久,我也許将永遠保持沉默,如果沒有讀到那麼一本書的話。有人說賺錢靠機會,我想,在關于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件事上也是依賴機會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之是以孤獨,是因為你根本就不應該在這兒。但若是沒有讀到《無名者之國》,我想我的認識将是,你之是以孤獨,是因為你不合時宜。《無名者之國》書寫的目的是證明自己和吸引同類。這本書講到了一個極少數人的群體——太多寂寂無名的人,依然在默默傳遞着,在大多數人們看來屬于孤獨的科幻愛好者的資訊。
這群人的名号是:清華大學學生科幻協會。該協會身為國内一流的學生科幻愛好者社團,湧現了江波、薛輝、郝景芳等科幻新星,2019年還獲得了國内以科幻為主的幻想小說最高榮譽獎項(銀河獎)最佳科幻團體獎。書中既收錄了協會成員的優秀作品,也介紹了協會的發展曆程。同時還介紹了世界科幻程序、科幻社群的發展。
文章的閱讀舒适度和賞心悅目程度上,本書雖未能盡美,但作為培養未來編輯和圖書出版人的目的來說,初試已取得不小的成績,捧讀中,時時會有如海灘上的貝殼般珍貴的閃光之處,打動那根科幻愛好者獨有的神經,給他們的後續創作帶來靈感和啟迪。由于融入了前沿的科學思想,文章中呈現的奇思妙想腦洞大開,激發科幻迷們無盡的想象。
書中收錄了科幻協會社員以其他社員為對象的創作作品,其中作者旦旦的《尋找四零三》以“四零三”這個人物的現實身份為基礎,幻想出了一類以“戴着面具,穿着寬松衛衣,吃胖二十斤”和“做常人想做卻不能做的事”的可以成為四零三的人。而這類人的真正特質是“說世人想說卻不敢說的話”,由此,“四零三”成為“獨立之精神”永存人世。
還有在《藍溪之水》中,小說生動地還原了生活在底層的采礦勞工的真實生活,那種對生活的絕望藉由采礦感染導緻的死亡被渲染得驚心動魂。讀罷小說,讀者不禁為那筆下對現實的入骨描摹而感到深深震撼。在疫情反複不斷的背景下,在各種塵肺病人被不斷曝光的時代,作者對現實的關注和深入洞察讓人感佩。
《無名者之國》作為國内最大的科幻社團的處女作,起始于科幻,但不止步于科幻。我猜想,編者取名無名者之國,不僅是要紀念科幻史上那些推動發展的無名力量,也在借此機會祭奠那些現實生活中的無名之輩,他們生活在底層,他們不被人們了解,但并不影響他們存在的價值。書中展現的精神力量激勵着我,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