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遠離那些否定的贊美

作者:幽默君不見

  朋友說,她新認識了一個同僚,很喜歡誇贊她,但每一次誇贊都令她在“死亡線”上反複掙紮。具體來說,這個同僚非常擅長一種“否定式的贊美”,表面上極其友善,實質上卻否定了朋友的一切。比如:

  朋友送出了一份報告,這位同僚說:“哇,你做得真是太好了,我都沒想到是你做出來的!”朋友點了一份下午茶,這個同僚說:“真羨慕你都不用擔心胖,沒有男朋友管就是好啊。”

  她們倆稍微交了點兒心,這個同僚便特别“真誠”地跟我朋友說:“我終于明白你為什麼總和大家格格不入了,原來是你的思想比他們超前許多。”

  剛聽到這個困惑時,我也嘗試着勸解朋友,把這些無心之失當作幾句玩笑話,但仔細想想,這些言語已經構成了某這個同僚便特别“真誠”地跟我朋友說:“我終于明白你為什麼總和大家格格不入了,原來是你的思想比他們超前許多。”剛聽到這個困惑時,我也嘗試着勸解朋友,把這些無心之失當作幾句玩笑話,但仔細想想,這些言語已經構成了某種程度的暴力。這種暴力藏在誇贊的語言外殼之下,制造了羞辱、憤怒、傷害和自我懷疑。

  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他們遭受了語言暴力,他們會知道。畢竟,語言暴力通常包括指責、辱罵、威脅和吼叫。但事實上,語言暴力遠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多得多,語言暴力的形式遠不止“看得見”的辱罵和貶低,還包括“看不見”的否定,否定你的思想和感受——“你太敏感了吧”;重複負面評價——“同僚們都不喜歡你”;沉默對峙——“我拒絕和你對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玩笑——“你穿這件衣服真好看,凸顯了你的大屁股”;錯誤指控——“你穿這件衣服就是為了提高回頭率”;否定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我不是那個意思,我這是在誇你呢”。

  随着時間的推移,受害者可能會開始同意施暴者的觀點,并進行内向批評。這些日常言語中的“碎玻璃碴兒”開始逐漸瓦解受害者的自我意識,令受害者質疑自己的價值,以至于無法再真實地看待自己。

 

遠離那些否定的贊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