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子女是一個家庭延續的希望,有時也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的希望;同樣,對于個體而言,家庭以及父母的存在既是一生的開始,又可以說是之後人生走向的奠基,原生家庭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的。

然而這種關系确是存在多種因素的,并非所有原生家庭都能給個體帶來美好的人生,尤其是随着人們對于心理學相關知識的了解,原生家庭這一機關在當今社會之中逐漸成為了一個極具争議的概念。

在當今社會之中,與原生家庭相關的各種問題也不在少數。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95後“全職媽媽”的現狀

家庭既然存在,父母便往往會具有不同的家庭角色以及分工,一般而言,父親/丈夫在家庭當中會承擔經濟收入的大部分責任,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妻子和子女帶來良好的物質生活水準。

而母親/妻子一方面會幫助丈夫分擔經濟壓力,一方面也會在子女的教育以及情感教育上承擔更大的責任。

比如說之前社會當中會存在一種名為“全職媽媽”的說法,指的就是家庭中的妻子在生育之後索性不再參加工作,而是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操持家務和撫養子女上。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這樣的情況存在有好也有壞。好的一方面是子女在母親專門的撫養之下,往往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成長空間。

不好的一方面則是,母親如果長期遠離職場,一方面有可能與社會有些脫節,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是以引發一些家庭的沖突:畢竟兩人收入不均,而生活又存在許多需要開銷的地方。

然而,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如今我國的全職媽媽越來越多,目前在所有母親當中,全職媽媽的比例在61%。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其中95後的年輕媽媽比例可達這些全職媽媽當中的82%,總的來說,有超過20%的“95後”媽媽決定告别職場。

在另外一個街頭調查中,資料顯示41%的人願意成為全職媽媽,有34%的人不願意。而在18—40歲的城鎮女性中,目前有32%的人沒有工作,在這些人之中98%是為了照顧孩子。

是以從以上的資料當中,我們可以大緻得知:想要成為全職媽媽的女性人數已經比較多,并且在這些受訪者之中,甚至還會出現十分年輕的“95後”一代。

在原本應當奮鬥在職場的年紀,她們毅然選擇告别工作,專職在家中做全職媽媽,這是否會引出一些問題呢?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成因與問題

我們不妨審視一下這些已經為人母的“95”後們,來從實際角度分析一下她們的生活狀況以及育兒觀念。

1.工作強度與收益

首先,即便是選擇就業,對于現如今的大部分“95後”而言,這代人一般都是走出校園不久,如果在這個年紀就已經生了孩子,那麼本身在就業方面是比較不占優勢的。

總的來看,工作本身強度是比較大的,且與較大工作強度相比對的是并不太高的收入。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相關資料顯示,這代人的平均收入在6000元/左右,如果是在一些省會城市或者大城市,那麼想要過比較好的生活尤其考慮到育兒花銷,這樣的收入水準顯然是不太高的。

并且大量“95後”的收入是通過保險、銷售以及外賣送餐行業取得的,以2021年11月資料為參考,95後和00後從業者占比分别為22.42%、24.15%,合計幾乎占據餐飲行業整體從業者的半數左右。

其次,已經有了子女的她們往往也經受不住高強度工作的壓力,是以有一部分女性索性直接放棄就業,選擇在家中帶孩子。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2.缺乏上一代人的幫助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養育後代這一工作始終是保持一種延續性的,并不僅僅是“一代人的孩子一代人養”,往往都是有家中老人或者是同輩的親屬幫助的,這樣的狀況截止到上世紀末以、本世紀初。

然而“95後”這代人往往都是受到“獨生子女政策”影響較大的,家中往往隻有自己一個孩子,是以指望兄弟姐妹來幫助自己養育子女顯然是不現實的。

再者,這代人在這個年紀就已經成為了父母,那麼其父輩往往尚且年輕,還未到退休年齡,自己尚且有工作要做,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照看子女。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于是這種狀況也導緻許多全職媽媽的産生。這一方面告訴我們一個資訊,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了父母,我國之前的人口問題能夠得到一些緩解。

但是這也對年輕的“95後”提出了考驗:是否真的能夠做好父母。同時,對于這代人的父母而言,自己還尚未退休,沒有離開工作崗位,就要迎接孫子輩的誕生,也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3.想要給子女更好的成長環境

除了上文當中提到的兩個比較現實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許多“95後”才剛剛結束教育階段不久,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十厘清楚。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她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深知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對于深受原生家庭傷害過的部分寶媽來說,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顯然大過了溫飽問題的解決。認為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于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子女更好地成長,甚至是“赢在起跑線”上,許多年輕女性選擇放棄工作的機會,專心留在家中幫助自己的子女尋找相關的機會,無論是教育也好,還是成長的其他方面也好。

這也透露出這代人所特有的優勢:本身比較年輕,對于社會各方面了解較為深入;對于社會當中的險惡狀況有所認知,不會一味地樂觀,任由子女自己接受義務教育。

超20%的95後放棄職場成為全職媽媽:原生家庭的苦,不必留給後代

當然,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家長應當切實從子女的角度出發,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駕馭子女,畢竟代際想法是有差距的。

總的來看,現今社會之中已經成為全職媽媽以及有這種想法的女性已經出現數量增長、年輕化的趨勢,這樣的現狀有一定限制性,當然也有好處:這代人已經吃過的“苦頭”,可以避免再出現在下一代人身上了。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