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總結了項目重要資源的使用方法:估算。本次我們總結下對這些重要資源的使用效率評估:掙值。
項目之中的資源限制目标,最重要的資源有:财(錢)、時、人(物)。有限的資源必須經過合理規劃,使用量化的估算、預算來達成了解一緻的目标,執行中應該及時評估現狀,确認目标和現狀的差異,以便及時處理異常。如下圖所示:
與掙值相關的一些關鍵定義:
掙值(Earned Value,EV):對已完成工作的測量,用該工作的準許預算來表示。
實際成本(Actual Cost,AC):在給定時間段内,因執行項目活動而實際發生的成本。
計劃價值(Planned Value,PV):為計劃工作配置設定的經準許的預算。
掙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将範圍、進度和資源測量值綜合起來,以評估項目績效和進展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用來比較項目成本與其帶來的收益的财務分析工具。
成本基準(Cost Baseline):經過準許的、按時間段配置設定的項目預算,不包括任何管理儲備,隻有通過正式的變更控制程式才能進行變更,用作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的依據。
成本偏差(Cost Variance,CV):在某個給定時間點,預算虧空或盈餘量,表示為掙值與實際成本之差。
成本績效指數(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測量預算資源的成本效率的一種名額,表示為掙值與實際成本之比。
進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測量進度績效的一種名額,表示為掙值與計劃價值之差。
進度績效指數(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測量進度效率的一種名額,表示為掙值與計劃價值之比。
掙值計算是一種現狀績效的大緻計算方式,會轉換成量化,而且把人、時,都會轉換成統一的錢來量化,實際執行中特别注意幾個點:
成本是直接以錢為計算機關的,比較容易了解;對購買的單個物品,也比較容易計算。
人和時間,不能直接以錢來計算,但可以間接計算,如先計算任務的工作量(機關:某個職級的人,耗費的天數),然後根據職級人員的人天工資(沒有人天工資的,可以用月平均工資/月平均工作日 + 間接費用,或者年薪/年平均工作日),最後計算出任務的工作量成本。
任務按工作量人天換成錢之後,僅用于友善計算掙值,不能直接替代任務管理。任務管理,還包括進度角度的工期和起止時間,範圍角度的完成的工作,品質角度的可傳遞成果,以及溝通、幹系人、風險等角度的實際工作。
如果任務是外包的,可以采購物品的方式來算錢,但此時的任務人天成本,會比内部計算人天的價格高得多。
直接的績效是成本偏差和成本績效指數,間接的是進度偏差和進度績效指數。一個常用了解是“預期應該花X元完成目标,實際花了Y元,完成了Z元的目标”,這裡的X就是PV(計劃價值),Y就是AC(實際成本),Z就是EV(掙值)。
根據PV、AC、EV,就可以計算出CV(成本偏差)、CPI(成本績效指數),SV(進度偏差),SPI(進度績效指數),能夠幫助判斷進度和成本目前的偏差。
對于成本方面,還能進一步計算完工尚需估算ETC、完工估算EAC等,用來助預測未來績效。進度方面,沒有更多直接的預測計算,但可以通過傳遞件完成度、任務完成度、問題趨勢、人員的任務工時等其他方式,來協助預測未來進度績效。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你承擔項目經理、或部門經理、或營運經理等角色,就會管理項目或部門的複雜任務。管理複雜任務,某種程度上可以總結為三個重要職責:做規劃,促執行,評效果,和PDCA,規劃、執行、監控過程組有點類似。
一個流程較廣的管理說法:工程師做一個個任務,主管關注任務清單,經理關注統計報表,總監關注名額,而總裁關注趨勢是否變好?基本對應要掌握的工具:代碼編寫、Word、Excel、PPT、名額趨勢圖。
大部分企業,會要求部門、營運經理做年度的總結和計劃,部分企業會要求做部門、營運經理年中總結和計劃,一部分企業會要求做營運經理季度總結和計劃,一些企業會要求特殊部門做月度總結和計劃,如财務,如果是項目經理或項目組合經理,月度總結和計劃是必須的,而項目周報會以每周或每兩周的頻率來執行項目周例會的總結和計劃。
除了定期的總結和計劃,有的企業/部門,還會要求對特殊事項做基于事項的總結和計劃,如事項調研方案、異常問題備忘錄、風險預防方案等;這裡面也會有對時、人、财、物的規劃、執行、監控,也會通過某種方式來判斷執行過程的偏差。是以學會用量化的估算、監控的方法論,找出根本原因,并附上對應的解決方案措施,在各個階段用名額、圖、表等方式來可視化展示,有利于上級對我們建立信心和信任。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管理者要“善于做決策”,這屬于知識管理者的五大必備能力之一。
歡迎拍磚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