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發“作業”啦!41個故宮開放課題立項

《康乾時期中西科學交流新探》《互鑒與自信:明清紫禁城與東西文化交流》《永樂遷都與明代前期的藝文生态》……2021年最後一天,故宮博物院釋出2021年開放課題名單,37家機關的41個研究項目立項。明天開始,領到“作業”的各領域大咖們将開始“讀”城。

故宮發“作業”啦!41個故宮開放課題立項

故宮資料圖

這些項目經過了層層海選。2021年6月,故宮博物院在官網釋出了年度開放課題申報公告,40天内共收到項目申請書227份,其中來自高校的177項,來自社會科學院與科學院系統的10項,來自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系統的21項,來自其他科研機構的 19項。項目申請者覆寫了内地28個省市自治區,來自北京市的最多,共75項,上海市其次,有18項,江蘇省位列第三。

項目申請書經過了嚴格、規範而專業的審查,先後經過資格審查,院内外專家三重匿名評審,專家委員會評審,立項公示,異議申辯等各個環節,最後有來自37個機關的41項研究項目得以入選,其中重點項目9項,一般項目32項。

故宮介紹,41項課題有特色。一批國家社科基金中的“冷門絕學”項目入選,如古藏文與古蒙古文等少數民族古文字研究,中醫學與中藥學的研究等。一些項目因為“新”脫穎而出——充分利用了海内外新發現的文獻與檔案等,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清内殿古物陳設賬》的整理與研究,從海外老照片看清代皇家建築群的演變等項目。還有一部分項目和研究,是“跳出紅牆回過頭看故宮”,如故宮博物院形象的當代定位與新時代的使命擔當,故宮美學思想等。

還有一些屬于應用轉化型項目。它們充分利用深藏在禁宮中的文物,對其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如康雍乾時期宮廷錠子藥考證及傳統工藝複原研究,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服飾紡織品染色文獻及工藝研究等。另外,一些文化傳播類項目,關注在新時代、新視野下,如何發出故宮的聲音,如戰略傳播視阈下的故宮博物院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和叙事體系建構研究,“看見文物,發現故事”——故宮博物院文化IP内容數字傳播研究等。

此次開放課題将參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相關管理辦法,采取雙重管理模式。由故宮博物院負責進行學術稽核與驗收,保證研究成果的品質;項目責任人所在機關的科研管理職能部門進行日常管理,保證經費的規範使用。雙管齊下,確定開放課題能如期保質完成,達到既定目标。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李小城表示,資助該開放課題項目,以支援和幫助有志于故宮研究的專家學者,使故宮博物院能夠擁有一批智識卓越的“智囊團”“思想庫”,更希望通過專家學者的發掘、闡釋,讓故宮文化遺産散發獨特魅力。

故宮介紹,博物院面向國内學者,推出開放課題項目,是為了大力推動“學術故宮”建設,提升學術界研究故宮博物院的積極性,加強院内外的學術交流,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借助社會科研力量,解決一些故宮學者目前尚未涉及到的重要問題,如少數民族古文字、中醫中藥等。

其實,開放課題隻是“學術故宮”的一部分。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院長說,在院内,故宮推出了“英才計劃”,采用以老帶新,為院内專家配備助手的方式,培養新入職的年輕人。對海外學者,故宮即将推出“太和學者”計劃,資助海外優秀學者加入到故宮學術研究的隊伍中來。“英才計劃”是為故宮自己培養後備科研隊伍,“開放課題”與“太和學者”計劃是借助國内外的科研力量,完成故宮學人暫時無法完成的科研項目,一起推動故宮博物院的學術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