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有幾個我尤甚喜歡的觀點:
每一天都有很多人希望你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他們身上。這個“他們”不僅包括身邊的人,還包括廣告商營銷商等等想盡辦法占據你注意力的人。倘若你沒有明确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時間和精力就很容易被他們占據。很快你會發現,自己每天所做的事隻是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或是别人想讓你做的事。
當我們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比如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内心就會感到空虛。于是我們用美食和購物來作為對自己空虛的彌補。我們做不喜歡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錢。然後我們再将錢用于彌補不喜歡的工作帶給我們的内心空虛。我們消費越多,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不喜歡的工作上,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留給想做的事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對生活也會産生更多不滿。
人之是以害怕死亡,是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想做的事。可如果你已經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麼便無需擔心失去做這些事情的機會,自然也能放下對死亡的恐懼。“我過去的人生中,我所做的大部分決定都是為了回應他人的期待,比如說家人的建議、文化環境帶來的壓力和别人的看法。”
我想我們應該靜下心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為自己而活,才不會被“反向浪”沖走,不在自我的道路上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