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一個時代,如果有弊病,一個國家一定會有個人站出來,改革弊病。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怎麼烹,如何烹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深究的事情。

在宋代曆史上,政治上的重大變革,王安石主持的新法可以算是一件争議非常大的事情,關于其評價也是衆說紛纭。其實王安石變法遠沒有那麼簡單。

大宋之弊

王安石變法又稱熙甯變法,是王半山一手操辦的。那麼,王安石為什麼一定要改革呢?這就要了解當時宋朝的社會背景。

要知道宋朝是個文人當政的時代,宋朝開國的第一任老闆就将此成為定制。當時的朝廷為了防止文官專權,實行的是一個職位就有多個官員擔任。在這其中恩蔭制的弊端非常明顯,就是世襲制,一個人做官,後世子孫也會跟着當官。是以就造成了三冗之一的“冗官”。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當時的軍隊人數也非常多,要知道養兵是一項非常龐大的支出,宋朝實行募兵制來征兵,而兵源則是當時的無地可種的饑民,可就是這麼多的兵卻因為當時的“募兵制”給搞壞了。宋朝的第一任boss還實行更戍法,這就是當時對外作戰時屢屢被摁在地上摩擦的原因。

再加上當時的國家奢侈之風盛行,雖然當時的GDP高,但是有錢了就可勁的造,又是修建寺廟、又是修建各項工程的。而地方的官員欺上瞞下,偷稅漏稅,朝廷一看,錢都沒有了。這就直接導緻了社會危機的加劇,人民的社生活苦不堪言,社會民變也時有發生。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三冗”。

變法風雲

就在這時,北宋天團之一的王安石就站出來了,王安石這個怎樣的人物呢?他因為看不慣官場上的争權奪利,是以在基層上工作了多年,積累了許多社會經驗,在基層當官的時候,還曾進行過水利改革。

針對當時的社會弊病,王安石還曾向當時的仁宗皇帝上“萬言書”,這時是嘉祐三年向皇帝提出要進行各方面改革。他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其中對吏治的腐敗做了論述,重點提出吏治改革和教育改革意見,培養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萬言書》,他切中時弊,這讓讓王安石名震天下。但是這并沒有得到仁宗的重視,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仁宗去世,宋神宗繼位,宋神宗雖然希望革除前代的弊病,但是屢屢碰壁。面對北宋開國100年,然“百年之積,惟存空簿”的局面,就召王安石觐見。

王安石向神宗了《本朝百年無事劄子》,着重分析了北宋100多年來雖然能夠基本上太平無事,但是弊病叢生,危機四伏,隻是沒有爆發而已,如果不立即改革,馬上就會出現大亂。他探讨時弊,宋神宗非常高興,兩人一拍即合。神宗感歎道:“自古的君臣,能像我和王安石這樣與我志同道合的極少。”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熙甯二年,王安石成為參知政事,拉開了變法的序幕。同年7月份,設立江淮浙等六路推行均輸法。9月份,推行青苗法。熙甯三年,推行保甲法、募役法。熙甯四年,頒布了方田均稅法,同時改革科舉制度。

熙甯五年,推行市易法,熙甯六年,推行免役法,熙甯六年,根據建議又設定了軍器監。這次改革在宋代曆史上是非常空前的,涉及了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

呂惠卿為其謀劃新法,章惇經略江南。但是這一改革的阻力重重,司馬光和宰相韓琦非常反對變法曾布等人據理力争,呂誨等人上書列出王安石的“十大罪狀。”保守派官員還以“天人感應”的說法來攻擊新法。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當時的鄭俠上《流民圖》,他聲稱如果廢除新法,幾天内一定會天降大雨。在衆多人的抵制下,宋神宗隻能暫停新法。但是變法人員内部也分裂了,王安石在心灰意冷之下,辭去相位,回到江甯老家。宋神宗去世後,保守派登上曆史舞台,新法全部被廢除。

為何潦草收場

要知道變法本身就有着極大的問題。光是看青苗法這條青苗法”在推行時,雖然朝廷明文規定取息2分,但是在施行之際則不然也”許多地方明令取息3分乃至更多。而且在推行過程中也不考慮人們的意願。這就導緻了變法無法順利推行。

王安石擁有的變法權也很少。王安石的改革權力也很小。王安石與宋神宗的關系并不牢固。宋神宗對王安石的信任是不确定的。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可以看出君臣關系已經疏遠,這也說明宋神宗可以随時随地收回王安石的全部權力。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反對勢力過于強大也是改革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政治改革的過程中,遇到強烈的反對,可以通過化敵為友來緩和和緩解沖突。王安石聽不進異議,還放棄了主動争取蘇轼、司馬光等支援的機會,消滅了持不同政見者,任用了口是心非的新人,這就使維新陣營變弱,最終内部也完全瓦解了。

王安石的變法從根本上觸動到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士大夫不斷打擊诋毀他,而他最有力的支援者宋神宗也沒有那麼堅定。王安石不但不是亡國罪人,反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是北宋滅亡的前奏,不能變,隻能亡。

大宋之“變”: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改革之一,為何卻潦草收場?

一直在很長時間内,王安石的變法是沒有受到肯定的,梁啟超在仔細分析這次變法之後,這次變法才得以翻身,梁啟超還評價王安石為“千古第一完人”。我們也對這次變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