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支勁旅在交戰中逃跑,又阻止援軍前進,事後皇帝怒斬七十多将領

五代十國是一個藩鎮割據、武夫跋扈的亂世,各地軍隊無不以唯利是圖、翻雲覆雨著稱,毫無軍紀可言,這種局面的存在,給各王朝完成統一大業設定了重重障礙。然而在後周世宗時期,這種局面卻發生徹底改變,大兵們由軍紀敗壞而變為軍紀嚴明、戰力驚人。這個大轉變,還要從他即位當年的高平之戰說起。

兩支勁旅在交戰中逃跑,又阻止援軍前進,事後皇帝怒斬七十多将領

周世宗即位後,銳意統一南北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郭威駕崩,養子郭榮(本名柴榮)繼位稱帝,是為後周世宗。北漢國主劉崇聞訊大喜,置“禮不伐喪”的規矩于不顧,竟然勾結契丹,共同舉兵南下,意圖一舉滅周。劉崇親率主力出晉陽經團柏,除留部分士兵圍攻潞州外,其餘部隊則直撲軍事重鎮澤州。

面對雪片似的告急文書,世宗憂心如焚,最終力排衆議,決意禦駕親征。世宗于三月十一日正式啟程,十八日便會同其他部隊,紮營于澤州城東北的高平。劉崇小勝而驕,加之素來輕視郭威父子,便撇開澤州城不攻,直接跟周軍在高平展開厮殺。甫一接觸,劉崇便感覺大事不妙,于是下令撤軍至巴公原,并且憑險據守。

兩支勁旅在交戰中逃跑,又阻止援軍前進,事後皇帝怒斬七十多将領

後周、北漢對峙形勢圖

世宗擔心劉崇就此逃遁,于是急令前軍追擊,猛攻巴公原。按照原定部屬,大将白重贊、李重進率左軍居西,樊愛能、何徽率右軍居東,向訓、史彥超領精騎居中,世宗親領禁軍督戰,意在合力攻擊漢軍、拿下陣地。兩軍碰面後,劉崇見周軍人數較少,便把遼軍主将楊衮晾在一邊,隻命本方軍隊出戰。

漢軍不僅人數占優,而且有地理優勢,如今居高臨下沖擊周軍,很讓後者吃不消。是以開戰後不久,右軍主将樊愛能、何徽便逃跑,部下千餘人随即向漢軍投降。右軍陣地失守讓周軍形勢異常危峻,世宗為力挽危局,親自指揮禁軍迎敵(“合戰未幾,樊愛能、何徽引騎兵先遁,右軍潰。步兵千馀人解甲呼萬歲,降于北漢。帝見軍勢危,自引親兵犯矢石督戰。”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一·後周紀二》)。

兩支勁旅在交戰中逃跑,又阻止援軍前進,事後皇帝怒斬七十多将領

樊愛能、何徽在戰鬥中逃跑,置皇帝于險地

周軍将士見皇帝沖鋒在前,士氣立時爆棚,禁軍主帥張永德、中級将領趙匡胤各率兩千騎兵入陣沖殺,白重贊、李重進亦率部奮擊,最終反敗為勝、扭轉戰局,并迫使劉崇率殘軍遠遁,不久便慚憤成疾。同年十一月,劉崇病死在晉陽,此後北漢再無力南下侵周。這場戰役,便是曆史上極有名的高平之戰。

雖然周軍獲得最終的勝利,但過程卻無比驚險,是以世宗在戰後總結教訓,認為樊愛能、何徽所部在交戰中逃跑,且又有阻止後軍大将劉詞入援的舉動,實屬罪大惡極。世宗為整肅軍紀,準備拿樊愛能、何徽開刀,可考慮到兩人是侍衛宿将,一時間卻有些猶豫不決,于是便向妹夫張永德征求意見。

兩支勁旅在交戰中逃跑,又阻止援軍前進,事後皇帝怒斬七十多将領

幸好有趙匡胤等人拼死戰鬥,周軍才反敗為勝

張永德對二人的逃跑行徑恨之入骨,于是對皇帝講:“樊愛能、何徽本來就沒有多少功勞,隻因善于鑽營、賄賂上司,才爬到如此高的位置,如今在交戰中逃跑,就算是把他們殺了,也難以消除罪過。況且陛下正準備統一海内,如果不能做到軍紀整肅、賞罰嚴明,就算是百萬健兒,恐怕也不能為國家所用。”世宗聽後,微微點頭稱是。

不久,世宗下令逮捕樊愛能、何徽兩部軍使以上七十餘名将官,然後在大庭廣衆之下責備他們說:“爾等都是身經數朝的老将,在疆場上效力多年,并非沒有戰鬥力。可今日卻在交戰中逃跑,幾乎置朕于死地,看來爾等的真實用心,正是想把朕當做奇貨可居的物件,送給劉崇當做晉身之禮吧!”

兩支勁旅在交戰中逃跑,又阻止援軍前進,事後皇帝怒斬七十多将領

周世宗精選士卒,建立起一支戰力超強的禁軍

樊愛能、何徽等人聞聽此言,頓時便有五雷轟頂的感覺,紛紛跪倒在地辯白乞生。可世宗哪裡肯饒過他們,揮揮手示意士兵把他們拖下去,全部斬首示衆。皇帝一怒之下将七十餘名将官全部處決,令軍中震悚不已。事後,世宗大力整肅軍紀、精選士卒,建立起一支戰力超強的禁軍隊伍,并提拔趙匡胤等一批有膽識的将領出任禁軍指揮。自此之後,周軍實力大增,逐漸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

即收愛能、徽及所部軍使以上七十馀人,責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戰;今望風奔遁者,無他,正欲以朕為奇貨,賣與劉崇耳!”悉斬之...自是驕将惰卒始知所懼,不行姑息之政矣。引文同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