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宋仁宗自乾興元年(1022年)13歲繼位,到嘉祐八年(1063年)去世,一共當了41年的皇帝。在宋仁宗執政期間,宋朝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社會相對穩定,百姓也相對富足。宋仁宗也得到大臣的贊揚、擁護和百姓的愛戴。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當宋仁宗駕崩之時,大宋内外都引起轟動,各階層人士都感到傷感而痛哭不已,甚至在宋仁宗駕崩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内,很多人都非常懷念宋仁宗。曆史史料對于此事的記載,我找到以下幾點:

1.宋仁宗去世之後,京城百姓,痛哭數日不絕,連小孩和乞丐也焚燒紙錢,感念宋仁宗;宋仁宗遺诏傳到洛陽,百姓痛哭,燒的紙煙導緻天日無光。

2.有官員去劍州為官,路上竟看到有婦女戴紙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

3.有一辇官(安排出行車馬的官員)叫畢達,他痛哭:“我服侍陛下40多年,如今到天上服侍,也不悔恨了。”當天畢達死了。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4.宋朝派使者去遼國,路上看到得到消息的燕境之地的百姓都哭了。使者把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遼國,遼道宗耶律洪基握着使者的手痛哭,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甚至要遼國以後曆代皇帝都要這麼做。元豐年間,耶律洪基再次對來訪的宋使說,自宋仁宗駕崩以後,他奉宋仁宗的禦容如祖宗。

5.熙甯初,宋仁宗幼女魯國公主下嫁錢景臻,百姓知道是宋仁宗的女兒,跟在車架後面哭了起來。

6.元豐年間,宋神宗增築景靈宮,内有宋仁宗的畫像,看到的百姓都無不流下眼淚。

看到以上這些,不免讓人感慨,宋仁宗的魅力竟如此之大,以至于死後都還能讓這麼多人傷感。不過,這些記載均出自一本叫做《邵氏聞見錄》的史料,這是宋代著名學者邵伯溫和他的兒子邵博合編的一本書,邵伯溫的父親正是一代理學家邵雍。從《邵氏聞見錄》這本書的名字來看,這本書應該是以記載邵伯溫和邵博父子倆的所見所聞為主。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邵氏聞見錄》中對于宋仁宗的記載,幾乎全部都是褒揚之詞,即稱贊宋仁宗的為政方式、宋仁宗的仁義等,可以看出,邵伯溫和邵博父子倆對宋仁宗是非常吹捧的。再加上宋仁宗死後百姓和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感念,《邵氏聞見錄》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邵氏聞見錄》:“嗚呼,帝上賓既久,都人與虜主追慕猶不忘,此前代所無也。”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隻是這種過于吹捧反而讓人懷疑其真實性,《邵氏聞見錄》中關于宋仁宗去世的這幾段記載,也讓人覺得疑點重重。那些哭宋仁宗的人中,有人是真哭,有人可能是假哭,有些哭甚至有可能是不存在。

宋仁宗去世之時,邵伯溫年僅七歲,住在洛陽,他表示自己還記得七歲之時,洛陽人燒紙錢感念宋仁宗的情形,這是邵伯溫親曆的事情。至于京城中的百姓連小孩和乞丐都痛哭,這事是一個叫王元修的人到洛陽後告訴邵伯溫的父親邵雍。宋仁宗當政有41年,又是個不錯的皇帝,京城及周邊地區最能感受到宋仁宗的恩情。洛陽和開封的百姓感念宋仁宗而痛哭,這是有可能的。是以我認為京城和洛陽百姓哭宋仁宗是可信的,隻是,邵伯溫在《邵氏聞見錄》中的寫法略有點誇張。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不過,遠在四川的人就不一定真會感念宋仁宗了。劍州對于京城而言,絕對是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古代交通不發達,資訊閉塞,劍州當地的婦女可能甚至連皇帝是誰都未必會知道。《邵氏聞見錄》中記載一個叫周長孺的人去劍州普安縣任知縣,看到婦女戴紙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這個周長孺其實是邵雍的學生,他去劍州任職的時間是治平末年,那裡距離宋仁宗去世已超過3年。古代素有三年守孝的規矩,很難想像,宋仁宗去世3年以後,遠在四川的人還戴孝帽哀悼他。周長孺是去劍州後不久就去世了,邵伯溫還未成年,顯然這并非是邵伯溫的第一手資料。雖然有可能是邵雍告訴邵伯溫的,而我更傾向于認為這事可能是虛構的。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宋元學案》:周長孺,字士彥,澶淵人也。由進士為衛州共城令。師事康節以古弟子禮,康節告以先天之學……治平末,以都官員外郎為普城令,卒。

辇官畢達哭宋仁宗也有些誇張。很多曆史史料均記載宋仁宗對下人非常好,宋仁宗以皇帝之尊如此善待下人,下人是以感恩也是在所難免。奇怪的是,這事是發生在宋英宗去世之後,本該祭祀宋英宗的,畢達卻跟去永昭陵哭宋仁宗,這被引為奇談。《邵氏聞見錄》中說明這事是韓琦告訴司馬光的,隻是這事是孤證,實在難以辨識真假。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至于遼道宗耶律洪基哭宋仁宗,多半是因為政治原因作作秀而已。從國家角度上講,宋遼互為敵國,淵檀之盟的一紙盟約雖讓宋遼已有數十年沒有交戰,但小摩擦卻是經常有的,宋遼兩國也都在邊境布置重兵,以防範對方。從個人情誼上看,耶律洪基本人對宋朝文化和宋仁宗都比較推崇,甚至曾向宋朝索取宋仁宗的畫像。但他和宋仁宗都是皇帝,都在各自的國家,兩人從未見過面,兩人哪會有什麼交情?《邵氏聞見錄》中記載耶律洪基還是當太子的時候,曾僞裝成使者混入使團來到宋朝,并見掉宋仁宗,宋仁宗對耶律洪基說:“我和你是一家,都要記得當初的盟約,要愛護生靈。”隻是《邵氏聞見錄》中用了個“蓋”字,即表明此事是猜的。或許邵伯溫自己都無法解釋為什麼耶律洪基對宋仁宗這麼感念,于是自己編了個理由忽悠自己。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是以聽聞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後,耶律洪基最多也就是在使者面前擠幾滴眼淚裝裝樣子,表示哀悼。他不可能真的去感念宋仁宗,更不可能為宋仁宗建衣冠冢,還每年都去祭祀。元豐年間距離宗仁宗去世已有10幾年,耶律洪基卻老調重彈,反複強調他如何哀悼宋仁宗,其目的是博取宋朝的好感,說明他想和宋朝繼續保持良好的關系。

宋仁宗幼女魯國公主出生于嘉祐四年(1059年),到及笄出嫁的年紀時應該是熙甯七年(1074年),《邵氏聞見錄》卻記載為熙甯初,已經是不實。熙甯七年(1074年)距離宋仁宗去世已有11年,京城百姓感念宋仁宗而痛哭也是有可能的。

宋仁宗去世,百姓、敵國皇帝大哭,到底誰是真哭誰是假哭?

不過,元豐年間,宋神宗增築景靈宮時,百姓看到宋仁宗的畫像還感念痛哭就誇張了。元豐中期可能是在1080年以後,即宋仁宗去世已有17到20年了,況且景靈宮是在今山東曲阜市,遠離京城。時間能沖淡一切,這麼長時間還這感念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這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綜所上述,《邵氏聞見錄》中關于宋仁宗去世之後中的各種哭念宋仁宗的記載,其誇張成分比較大,不足為信。我認為宋仁宗去世之時,京城和洛陽出現的百姓哭念宋仁宗的事情應該是可信的,可能略有誇張。其它各種哭要麼是虛構的,要麼是具有不确定性,要麼是大幅度誇張到難以相信的程度。

宋朝以文治國,對文人非常看重,是古代文人最理想的朝代,宋仁宗也得到文人的好評。邵雍是我國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其思想在宋朝得到發揚光大,也得到宋仁宗的推崇。邵伯溫和邵博也是滿載榮譽,他們自然也不會吝啬筆墨,對宋朝和宋仁宗進行褒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