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1946年5月19日13時,東北國民黨軍經過一個多月的血戰,終于進占四平市區。林彪急令四平前線的東北民主聯軍各部全線撤退。

這是東北解放戰争中,民主聯軍最困難、最黑暗的時期。雖然官方戰史聲稱四平保衛戰期間,民主聯軍傷亡八千餘人。但實際上,各參戰部隊傷亡的大多為八年抗戰鍛煉出來的百戰老兵。老兵的大量損失,讓不少參戰部隊傷了元氣。若不經過較長時間休整,根本無力再戰。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從進軍東北到四平保衛戰期間,彙聚到東北的部隊來自五湖四海。而此時東北的組織工作尚未走上正軌,戰略方針遊移不定,部隊發展、作戰指揮方面,走了不少彎路。四平保衛戰結束的時候,東北的力量與工作重心,仍然放在大中城市上面,剛剛開始建立的農村根據地極不穩固。

加之四平保衛戰期間為了停戰談判需要,已經不适宜提出“變四平為馬德裡”、“東北最後一戰”等宣傳口号。故四平失守後,東北黨政軍各系統内部一時間産生了極大的思想混亂。挺進東北之初收編、加委的一些原僞滿軍警殘餘部隊及土匪武裝趁機紛紛倒戈,進一步惡化了東北局勢。就連一些老部隊,在四平撤退期間也出現了嚴重的逃亡現象。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當時逃亡的不僅有入伍不久的新戰士,甚至還有一些久經戰火考驗的老兵。其中危害最大的,當屬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作戰科長王繼芳。此人攜帶實力統計表等大量機密檔案投敵後,暴露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困境。

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杜聿明據此一反先前謹慎推進的方針,指令部隊在空軍掩護下,大膽分兵冒進,以多路平行縱隊對撤退中的民主聯軍實施迂回包抄,窮追猛打。實力大損的東北民主聯軍一時陣腳大亂,許多部隊被打散和割斷在敵後。主力部隊收不住腳,一路敗退到松花江北岸。士氣大振的國民黨軍一路輕取公主嶺、範家屯、長春、海龍、德惠、農安、小豐滿等要地,兵臨松花江南岸,氣焰極為嚣張。

這種被動局面下,東北局都已打算放棄哈爾濱,轉到農村打遊擊去了。這時候發生了兩件事,對東北戰局産生了深遠影響。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第一件事是,撤退途中的3縱司令員程世才給林彪發電報,建議3縱隊不過江,留在吉林東部山區建立遊擊根據地,開展遊擊戰以牽制敵人。他認為如此一來,敵人再向北進攻就會有後顧之憂。林彪回電:同意3縱隊不過江,但要求他們到長白山建立根據地。

應該說,程世才确實有戰略眼光。但是相比之下,林彪則更勝一籌。因為吉林東部山區距哈爾濱較近,戰略機動範圍有限,不如經營長白山以更能有效地牽制調動對手,實作南北呼應的戰略意圖。

按林彪的訓示,3縱從長春附近的雙陽、伊通掉頭奔輝南,奪路奔向長白山。途經黑石鎮時,3縱順手消滅了國民黨青年軍第207師1個營,并攻克桦甸縣城。雖然殲敵僅僅千餘人,但是民主聯軍自四平撤退後打的首場勝仗。接下來,3縱避開尾追而來的新6軍14師,經輝南到達柳河休整。

這件事的影響,要到半年後才顯現出來。因為如果3縱也退向北滿,日後南滿的民主聯軍主力部隊便隻有4縱這根獨苗,兵力單薄,恐無力單獨應對國民黨軍的四次大規模進攻了。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第二件影響深遠的事情,是林彪要求南滿的民主聯軍集中兵力在中長路上攻打一、二個大中城市,以牽制國民黨軍對北滿的進攻。4縱副司令韓先楚顧全大局,力排衆議,堅決執行上級指令,率部以隐蔽突然的動作插向南滿國統區,向鞍山、海城、大石橋一帶進攻。

當時駐守鞍山、海城、大石橋、營口等地的國民黨軍,隻有第60軍184師,兵力十分單薄。5月25日,4縱攻克鞍山,全殲184師一個團,随後乘勝南下圍攻海城,令駐守海城的184師師長潘朔端連連告急。

鞍山一失,兵力空虛的沈陽頓時門戶洞開。杜聿明聽聞後路被抄,便立即從尾追東北民主聯軍的國民黨軍10個師中,抽調新1軍新30師、新38師、第93軍暫20師及第60軍184師兩個團,掉頭增援南滿。

4縱趕在國民黨援兵到達前,用軍事壓力配合政治攻勢,成功促使潘朔端率師部及552團起義。這是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的首次起義,而且是在敵強我弱的不利情勢下的起義,這對國共雙方的士氣影響極大,也借此加深了國民黨軍内各派系間的沖突與隔閡。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追兵驟然減少了近4個師的兵力,其中有2個師還是精銳的駐印軍,正在撤向北滿、東滿、西滿的民主聯軍各部由此壓力大減。林彪看準國民黨軍戰線拉長,兵力不足,各部孤立突出,且相距較遠的弱點,集中尚能戰鬥的部隊,猛然殺了個回馬槍。

6月8日至9日,在拉法、新站等地,殲滅了國民黨71軍88師263團及264團1個營,給氣勢正盛的國民黨追兵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同時也對穩定民主聯軍軍心起到了積極作用。事實上,這一階段南滿、北滿的民主聯軍遙相呼應,大踏步機動作戰,頻頻調動國民黨軍,在機動中尋求戰機,正是數月後“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的預演。

此刻,國民黨軍雖然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但已久戰疲憊,兵力分散,達到了進攻的頂點。鞍海戰役和拉法、新站等戰鬥表明,民主聯軍雖已實力大損,但還沒淪落到可以任由宰割的地步。國民黨軍若想再繼續跨過松花江,進攻哈爾濱、齊齊哈爾,已是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國共雙方迅速達成了休戰15天的協定,爾後停戰期限又一再延長。

兵敗四平後,第三元帥使出“敗中求勝”的殺招,水準真是高人一等

後世以白先勇為代表的一些國民黨遺老遺少,認為東北休戰是“蔣總統上了馬歇爾的當”,如若當時國民黨軍繼續追擊,必可畢其功于一役雲雲。在不必負實際責任的人看來,打仗不過是躲在溫暖的書齋裡,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劃劃箭頭就大功造成了,而完全不必考慮天候、地形、兵力、後勤、士氣及敵方态勢,也絲毫不必顧及可能腹背受敵,新占領的地區也不必分兵守備以保證後勤供給線免受威脅。

事實上,東北休戰是國共雙方的共同需要。雙方都需要時間喘息和調整,以重新集結力量。

是以從6月7日至10月,東北戰場上出現了長達4個月之久的相對沉寂。在此期間。國共雙方僅有一些零星的小規模軍事沖突,雙方主力均在休整之中。

不過,暫時的沉寂,往往是風暴即将來臨的先兆。恢複元氣後的東北民主聯軍,很快便會讓東北國民黨軍見識到,誰才是廣袤黑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于抄襲洗稿者,都将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衆号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機關任職,緻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争行動有個人獨到的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争》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衆号名亦為“這才是戰争”,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