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文/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

圖/受訪者提供

廣東傳統工藝美術有着悠久的曆史、高超的技藝和豐富多樣的風格,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是廣東省文化産業的優勢項目。時至今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經成為工藝美術發展的時代命題。

座落在“工美港·國際數字創新中心”的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以下簡稱“珍品館”),承擔着征集、收藏、展示廣東尖端水準的傳統工藝美術珍品(精品)的職能,肩負加強交流、繁榮創作、提高技藝的曆史責任。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珍品館展廳

目前,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緻力打造廣東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龍頭企業。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圍繞着集團的統一部署,努力打造成為廣東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嶺南工藝美術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廣東建設文化強省作出一份貢獻。

以館藏為根本,助力灣區文化

珍品館作為廣輕控股發展工藝美術主業重要展示視窗,也是廣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推動工藝美術文化發展的重要場所。今年以來,珍品館不僅主動“亮家底”,更以館藏為本,向公衆輸出工藝美術的知識生産。從珍品館展廳,到琶洲博覽會展場,從工美港園區,到廣州地鐵長廊,工藝美術走向更廣闊的傳播天地。

近年來,珍品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增加館藏品。據介紹,珍品館共收藏廣東省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創作的珍品(精品)800多件,涵蓋陶塑、雕刻、剪紙、刺繡、漆器等傳統工藝美術的10多個門類。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以藝臻道——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館藏新品展”

4月2日,“以藝臻道——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館藏新品展”在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展出2020年珍品館收藏入庫的接近200件廣東工藝美術精品,涵蓋陶塑、雕刻、剪紙、刺繡等10多個傳統工藝美術門類。作者群英荟萃,有李得濃、梁金淩、謝華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健君、李中慶、馬志東、張瑞端等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更有一大批年輕的行業新生力量。

珍品館通過參與承辦大型展覽,發展“工美+會展經濟”,讓傳統工美煥發活力走向世界。自2018年以來,珍品館連續三年,參與承辦“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彙聚粵港澳三地超百名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逾萬件獨具特色的工藝美術精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嶺南工藝美術繁榮發展。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往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

2021年9月9日至12日,“2021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廣州展出。博覽會以“匠心築夢,工美領航”為主題,在“主題内容”和“展示體驗”方面都做出了重量級的專題策劃和全新更新。展會設立五大特色展區,包括“9+2區域大師精品展區”、“高校學生藝術作品展”、“全國工藝美術特色區域作品展”、“2021工美十傑作品展”以及今年新設立的“廣輕工美文創禮品展”。

嶺南走向全國,多元跨界共融

5月15日,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廣州地鐵、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聯合主辦的《名城廣州兩千年——南越國宮署遺址及文物主題展》,将考古成果展送進地鐵“地下文化長廊”。展覽以考古關鍵柱為切入點,講述南越國宮署遺址的考古故事,為市民解讀晦澀難懂的考古知識和考古過程,解密廣州兩千年來不變的城市中心。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仿制南越國宮署遺址儲存的地層關鍵柱

出于安全保障等原因,實體文物自然無法“出席”。而如果隻采用單純文字等形式展示,則可觀性會打上折扣。由此,珍品館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傳承人封偉民,仿制南越國宮署遺址儲存的地層關鍵柱及南越國“萬歲”文字瓦當等五件代表性的文物,讓觀衆有機會在地鐵站與“古物”零距離接觸。

作為工美港的“内容生産端”,珍品館聯合本土多方文化機構,在工美港公共空間“融·空間——廣州工美港雕塑藝術展”。展覽共展出雕塑作品28件(套),以工美港大道、園區内部街景、臨江大道和藝博中心為承載區間,采用“戶外空間展示為主+室内展廳為輔”的形式,形成連貫而開闊的展線。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許鴻飛作品在工美港展出

“融·空間”更走出嶺南,溯遊而上。12月27日,“融·空間——雕塑與嶺南工藝美術聯展”在曲靖市美術館舉行。在這場展覽中,14位嶺南工藝美術大師帶着他們的優秀代表作遠赴雲南曲靖,親自設計、布置展覽。40餘件展出作品囊括廣繡、廣彩、端硯、木雕、佛山陶塑、翡翠玉雕等,品類多樣。

廣州雕塑院則為本次展覽帶來了30餘件充滿創意的現當代雕塑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力作,經典如唐大禧的《歐陽海》、林毓豪的《鹿回頭》;亦有國家一級美術師徐鴻飛、陸增康、王衛甯等人的創新佳作。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嶺南工藝美術走進雲南

雕塑從題材上、材料上,乃至創作過程中與工藝美術品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共同挖掘彼此的創作元素。展覽兩部分作品的結合展出,共同呈現了當代嶺南地域的藝術文化生态。

注重科普教育 展現女性力量

展巾帼風範,傳中華文化,揚嶺南工美。2021年4月2日,珍品館正式挂牌廣東省“巾帼文明崗”。珍品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巾帼文明崗”建立展現嶺南工藝美術界的女性力量。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廣東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許紅與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智共同為其揭牌

今年8月以來,珍品館舉辦2021年廣東省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大賽最終在12月落下帷幕,最終有50個參賽項目晉級決賽,産生3個組别的金、銀、銅獎和優秀獎,全方位展示了廣東婦女在手工行業的風采。

工藝美術具有天然的社會生活屬性。珍品館以“走進珍品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近工藝美術大師體驗廣東工藝之美”作為亮點,自2017年到2020年,珍品館策劃舉辦了多場傳統文化體驗及教學活動。讓傳統工藝美術走進家庭、走入社會,将美育的種子播撒人們心中。

珍品館舉辦“大師進校園項目”等工美研學課程。目前,系列課程包囊括廣繡、潮州麥稈畫、英石假山盆景技藝等工美項目。作為工藝美術文化科普課程,該項目更走進學校、社群,力求讓閱聽人接觸到最純粹、高水準的工藝美術課程教學,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進而實作對工藝美術技藝真正的保護。

2019年始,珍品館挂牌成為“廣東省中青年女幹部教育實踐基地”。今年,是珍品館與省中青年女幹部教育訓練班建立合作三年之期,先後舉辦多期研學,讓超過百名來自全省各地市、省直各機關機關的中青年女幹部,來到非遺文化現場體驗學習。

跨界共融:廣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廣東中青年女幹部教育訓練班在珍品館開展現場教學

同時,珍品館先後與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研究中心和暨南大學創業學院兒童創新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加入了廣東巾帼創新創業聯盟;通過與學校、科研院所、媒體、企業、社會團體等的跨界合作,擴大影響力,注重科普教育。(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闊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