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风格,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广东省文化产业的优势项目。时至今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命题。

座落在“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以下简称“珍品馆”),承担着征集、收藏、展示广东尖端水平的传统工艺美术珍品(精品)的职能,肩负加强交流、繁荣创作、提高技艺的历史责任。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珍品馆展厅

当前,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广东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围绕着集团的统一部署,努力打造成为广东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岭南工艺美术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一份贡献。

以馆藏为根本,助力湾区文化

珍品馆作为广轻控股发展工艺美术主业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广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动工艺美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今年以来,珍品馆不仅主动“亮家底”,更以馆藏为本,向公众输出工艺美术的知识生产。从珍品馆展厅,到琶洲博览会展场,从工美港园区,到广州地铁长廊,工艺美术走向更广阔的传播天地。

近年来,珍品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馆藏品。据介绍,珍品馆共收藏广东省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珍品(精品)800多件,涵盖陶塑、雕刻、剪纸、刺绣、漆器等传统工艺美术的10多个门类。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以艺臻道——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藏新品展”

4月2日,“以艺臻道——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藏新品展”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博物馆)展出。展览集中展出2020年珍品馆收藏入库的接近200件广东工艺美术精品,涵盖陶塑、雕刻、剪纸、刺绣等10多个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作者群英荟萃,有李得浓、梁金凌、谢华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健君、李中庆、马志东、张瑞端等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更有一大批年轻的行业新生力量。

珍品馆通过参与承办大型展览,发展“工美+会展经济”,让传统工美焕发活力走向世界。自2018年以来,珍品馆连续三年,参与承办“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汇聚粤港澳三地超百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逾万件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岭南工艺美术繁荣发展。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往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

2021年9月9日至12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在广州展出。博览会以“匠心筑梦,工美领航”为主题,在“主题内容”和“展示体验”方面都做出了重量级的专题策划和全新升级。展会设立五大特色展区,包括“9+2区域大师精品展区”、“高校学生艺术作品展”、“全国工艺美术特色区域作品展”、“2021工美十杰作品展”以及今年新设立的“广轻工美文创礼品展”。

岭南走向全国,多元跨界共融

5月15日,由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地铁、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联合主办的《名城广州两千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文物主题展》,将考古成果展送进地铁“地下文化长廊”。展览以考古关键柱为切入点,讲述南越国宫署遗址的考古故事,为市民解读晦涩难懂的考古知识和考古过程,解密广州两千年来不变的城市中心。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仿制南越国宫署遗址保存的地层关键柱

出于安全保障等原因,实体文物自然无法“出席”。而如果只采用单纯文字等形式展示,则可观性会打上折扣。由此,珍品馆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封伟民,仿制南越国宫署遗址保存的地层关键柱及南越国“万岁”文字瓦当等五件代表性的文物,让观众有机会在地铁站与“古物”零距离接触。

作为工美港的“内容生产端”,珍品馆联合本土多方文化机构,在工美港公共空间“融·空间——广州工美港雕塑艺术展”。展览共展出雕塑作品28件(套),以工美港大道、园区内部街景、临江大道和艺博中心为承载区间,采用“户外空间展示为主+室内展厅为辅”的形式,形成连贯而开阔的展线。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许鸿飞作品在工美港展出

“融·空间”更走出岭南,溯游而上。12月27日,“融·空间——雕塑与岭南工艺美术联展”在曲靖市美术馆举行。在这场展览中,14位岭南工艺美术大师带着他们的优秀代表作远赴云南曲靖,亲自设计、布置展览。40余件展出作品囊括广绣、广彩、端砚、木雕、佛山陶塑、翡翠玉雕等,品类多样。

广州雕塑院则为本次展览带来了30余件充满创意的现当代雕塑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力作,经典如唐大禧的《欧阳海》、林毓豪的《鹿回头》;亦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徐鸿飞、陆增康、王卫宁等人的创新佳作。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岭南工艺美术走进云南

雕塑从题材上、材料上,乃至创作过程中与工艺美术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挖掘彼此的创作元素。展览两部分作品的结合展出,共同呈现了当代岭南地域的艺术文化生态。

注重科普教育 展现女性力量

展巾帼风范,传中华文化,扬岭南工美。2021年4月2日,珍品馆正式挂牌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珍品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巾帼文明岗”创建体现岭南工艺美术界的女性力量。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广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许红与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智共同为其揭牌

今年8月以来,珍品馆举办2021年广东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大赛最终在12月落下帷幕,最终有50个参赛项目晋级决赛,产生3个组别的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全方位展示了广东妇女在手工行业的风采。

工艺美术具有天然的社会生活属性。珍品馆以“走进珍品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工艺美术大师体验广东工艺之美”作为亮点,自2017年到2020年,珍品馆策划举办了多场传统文化体验及教学活动。让传统工艺美术走进家庭、走入社会,将美育的种子播撒人们心中。

珍品馆举办“大师进校园项目”等工美研学课程。目前,系列课程包囊括广绣、潮州麦秆画、英石假山盆景技艺等工美项目。作为工艺美术文化科普课程,该项目更走进学校、社区,力求让受众接触到最纯粹、高水平的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学习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从而实现对工艺美术技艺真正的保护。

2019年始,珍品馆挂牌成为“广东省中青年女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今年,是珍品馆与省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建立合作三年之期,先后举办多期研学,让超过百名来自全省各地市、省直各机关单位的中青年女干部,来到非遗文化现场体验学习。

跨界共融:广东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广东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在珍品馆开展现场教学

同时,珍品馆先后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和暨南大学创业学院儿童创新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入了广东巾帼创新创业联盟;通过与学校、科研院所、媒体、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跨界合作,扩大影响力,注重科普教育。(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阔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