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久沒買過自帶充電器的手機了?
日前,某網友在人民網上司留言闆上留言稱,“買一個自帶充電器的手機有點難,建議整改”。他質疑“部分手機廠商打着環保的名義在出售手機的時候取消充電器”,損害消費者權益。
對此,工信部回應稱,廠商必須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的前提下,在宣傳銷售時、産品包裝及清單上明确告知消費者産品及随附材料,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購買與否。
工信部指出,目前一些廠商沒有按照慣例附加充電器,打破了消費者的慣性思維,如蘋果、三星等,也有同時發售不帶充電器和帶有充電器的兩個版本的情況,如小米,均符合消費者意思自治原則。
去年蘋果以“環保”之名,取消了原裝的充電器和耳機,從iPhone 12系列開始,iPhone全系不配充電器和耳機,後來iPhone 11等老機型也跟進,換了新包裝。果粉想要一步到位,買齊充電器和手機,成了奢望。
扣下“環保”的大帽子之後,其他手機廠商紛紛效仿,三星随即取消了充電器,和蘋果一樣霸道。相比之下,國内廠商更為“環保”,小米11推出了環保版和套裝版,讓使用者們自行選擇;華為因充電晶片短缺,推出了不帶充電器版本,但價格下調。
此前,蘋果因iPhone12沒有充電器,違反了巴西《消費者保護法》,被當地政府罰了近200萬美元;無獨有偶,西安也有一位使用者因iPhone12沒有充電頭起訴了蘋果;今年5月份,來自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的法學生,上訴蘋果,要求蘋果傳遞手機充電器,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100元并承擔訴訟費用。
為了環保取消充電器,有一定道理,但這個選擇權必須交到使用者手中。蘋果、三星直接砍掉充電器與耳機,要求使用者另行購買,隻會增加人們對環保的惡感。
蘋果取消充電器,究竟是為了環保,還是為了賺錢?答案不言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