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40年2月2日夜,楊靖宇被敵人團團包圍。在零下30多度的寒冷環境中,将軍穿着破爛的衣服,隻能吃草根和棉絮充饑。次日下午,

日軍勸将軍投降,将軍怒吼道:“我一個人,一支槍,也要打到最後一刻。你們殺不死我,我就殺死你們!”

一番激烈的交戰後,将軍身中數槍,倒在了白皚皚的雪地上。不過,将軍的故事沒有就此結束,還有親人在等着他回家。

後來,為了邀功請賞,王佐華和張奚若将楊靖宇的遺體擡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将楊将軍的頭顱鍘了下來。日本人将楊靖宇的頭顱帶往“新京”(長春市)。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楊靖宇的頭顱被鍘下後,岸谷隆一郎抽出指揮刀,剖開了楊靖宇的胃,除了一些不明之物外,他沒有發現一粒糧食。他找人對那些不明之物進行化驗後發現,楊靖宇靠着吃草根和棉絮,硬是在冰天雪地裡,堅持了幾個晝夜,最後壯烈犧牲。

楊靖宇如鋼鐵戰士般剛毅的精神,讓這位惡貫滿盈的日本人也不禁肅然起敬,稱他是“大大的英雄”。最終,日本人厚葬了這位讓他們心膽俱喪的對手。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05年2月,楊靖宇出生于河南确山縣李灣村的一個家境貧寒的農民家庭,幼年喪父的他由母親獨自撫養成人。

他的原名叫做馬尚德,楊靖宇這個名字取自于抗日戰争期間,有平定天下的含義

,曾為了勞工運動的開展和保護家人還用過“張貫一”這個名字。

1927年,楊靖宇唯一的兒子

馬崇雲

出生了,出生的那天,他正在參加一場戰鬥,而且左腿不幸負傷,條件十分艱難,可兒子的出生還是給了他很大的慰藉。

後來,楊靖宇找了一個機會,偷偷潛回了家中,可當他回到家中的時候,卻驚喜地發現自己又多了一個剛剛出生五天的女兒,這讓楊靖宇心裡非常激動,又回想起了最近半年多到處東躲西藏的日子,便給女兒起了個名叫馬躲,希望她将來能記住先輩們投身革命的艱辛。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第二天天還沒亮,楊靖宇趁着郭蓮還沒醒,看了一眼母子三人,然後留下了一張自己的照片和一封手書就離開了。

沒想到,這一分别,竟然是永别。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在抗聯最為輝煌的時期,總共有11個軍,人數有4萬人,給日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自1937年敵軍全面侵華以來,東北抗戰根據地也成為事實上的‘飛地’,

無支援,無補給,

抗戰活動進行得尤為困難。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在敵軍封鎖圍剿之下,抗聯戰士被迫化整為零,開展遊擊戰争。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噩耗傳來——程斌叛變了,

這令抗聯的境況雪上加霜。

程斌是原抗戰聯軍第一師師長,是楊靖宇最親信的人,他的叛變使得抗聯在敵軍面前變得毫無秘密。

楊靖宇陷入了日本的包圍圈,對于楊靖宇這樣一個有能力的人,日本不想失去,便希望楊靖宇能夠投降,楊靖宇不願意,之後壯烈犧牲,他的生命在35歲畫上了句号。

在艱難的生活中,郭鳳一直等着丈夫歸來,這也許是支撐她一直堅持下去的信念,她也不會知道她也許傾盡一生都等不到自己的丈夫了。

1944年,郭蓮被敵人抓去嚴刑拷打,在獄中郭蓮甯死不屈,出獄不久就去世了。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在郭蓮離世之時,她對着兒子馬從雲和女兒馬躲說道:“

你們的父親去東北抗日了,抗戰勝利後,你們就拿着這張照片去部隊找他。

1949年河南确山解放時,路邊出現動人的一幕:當解放軍戰士經過,路旁有一對兄妹,手中拿着一張老照片,每路過一支隊伍,兄妹倆都會上前問:

“照片裡是我們的父親,他也是軍人,他叫做馬尚德,你們知道他在哪裡嗎?”

部隊的回應,隻有搖頭。他們問遍了所有經過的隊伍,還是沒有問到父親的蹤迹。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51年,中共黑龍江省委派出抗聯老戰士陳雷,帶小組前往安徽省尋找線索。小組調查确定,楊靖宇1928年的确在劉店,當時他還在用原名馬尚德。

他們通過以前

抗聯之一楊易辰寫的回憶文章

《憶模範共産黨員楊靖宇同志》,

找到重要線索,根據一番調查,鎖定了楊靖宇将軍家人的所在地。

随後,在确山縣政府從業人員的帶領下,調查小組來到楊靖宇老家。在這裡他們見到了楊靖宇的兒子。

一見到馬崇雲,馮仲雲就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楊靖宇的兒子。馮仲雲激動地給身邊的幹部們說:

“他就是楊靖宇的兒子!”

在一旁的馬崇雲聽得一頭霧水,道:

“同志,你們搞錯了吧,我父親姓馬,不姓楊。”

見馬崇雲不相信自己是楊靖宇的兒子。馮仲雲說道:

“你父親是不是叫馬尚德?”

馮仲雲又說:

“我們是黑龍江省委派來的調查組。特意來這裡找你的。你的父親馬尚德就是楊靖宇将軍。”

聽到這個消息,馬從雲感覺腦子“嗡”一聲,差點炸開。楊靖宇這個抗日英雄的名字,他很多年前就聽過,他甯死不屈,光榮犧牲的故事,還曾經讓他熱淚盈眶。但他從來沒想過,這個全國人民都在傳頌的抗日英雄,會是自己的父親。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53年一開春,馬從雲、馬錦雲兩兄妹就踏上了前往哈爾濱的路途。與父親失聯25年後,他們終于可以完成奶奶和母親的遺願,見到他了。

到了東北烈士紀念館,看着泡在福爾馬林中的父親的頭顱,兄妹兩人既悲傷又心痛。一别25年,誰能想到他們再次見到父親會是這樣一幅場景,兩兄妹抱在一起痛哭,在場從業人員無不動容。

最後,他們跪在父親頭顱前,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在這次哈爾濱之行中,黑龍江省委的上司在接見馬從雲一家時表示,希望馬從雲可以到黑龍江省委來工作。

馬從雲聽後謝絕了組織上的關照,說:

“我本來是個農民,在地方組織的關懷下,已經成為一名鐵路勞工了,來省委工作我不是給你們添亂嗎?現在知道我爹是楊靖宇了,我可不能給他丢臉。”

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64年,

在前往江蘇鎮江出差的途中因公犧牲,年僅37歲,後葬于鄭州烈士陵園。

妻子方秀雲獨自一人拉扯大了五個孩子。

馬從雲一共有五個兒女,分别起名

馬繼光、馬繼先、馬繼傳、馬繼志、馬繼民

。名字都是母親方秀雲起的,她一直告誡孩子們:

“你們是烈士的後人,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更要懂得知足。”

方秀雲曾給孩子們立下了9個字的家訓:

“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