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劉邦駕崩之後,把皇位傳給了他和呂後的兒子劉盈,劉盈就是曆史上的漢惠帝。盡管說這個時候劉盈是皇帝,但是,真正掌管朝政的人卻是呂後。

呂後為了提拔自己呂家的人,對劉邦的皇室子孫進行了各種打壓,甚至劉邦的八個兒子,有五個兒子的死亡,都是和呂後有關系的。

按理說劉邦對呂後應該是有所了解的,為何他沒有除去呂後以絕後患呢?

大家都知道劉邦這個人是一個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在當皇帝的晚年,把能夠影響皇位的功臣,也就是所謂的異姓王,全部給殺死了。

韓信、彭越、英布……。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可以說在劉邦看來,當時已經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他們大漢的江山了。即便是他駕崩了,也是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若是說他臨死之前,還有顧及的話,就是擔心自己最愛的兒子劉如意可能會遭受不測!

畢竟呂後和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鬧得很僵,甚至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很怕自己若是死了,呂後會找戚夫人和劉如意的事情。

為此,劉邦還給劉如意安排了一個耿直的大臣,這個大臣就是周昌,在劉邦看來周昌是可以保證劉如意的安全的。

但是,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低估了呂後的能力,他也低估了呂後的殘忍。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畢竟在他駕崩之後,不管是劉如意還是戚夫人,他們都被呂後給殺死了。劉如意是被呂後毒死的,戚夫人是被呂後制成了人彘。

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一個問題了,劉邦明知道呂後會在自己死後,找自己兒子的事情,為何他不殺了呂後呢?

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對于皇帝來說,沒有他不敢殺的人。呂後也是人,若是劉邦知道呂後會在自己死後,對自己的兒子下手,我相信他說什麼都會殺了呂後的。

但是,這些事情是劉邦預料不到的。他根本就不會想呂後會對他的兒子下手,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吧。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防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竟然沒有防自己枕邊人!

事實上劉邦之是以沒有殺呂後,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能殺呂後,現實的情況是不容許他殺呂後的。

要知道呂後不僅僅是劉邦的皇後,她也是劉邦的好搭檔,和劉邦一樣,是一個精于算計的政治家。

就好比呂後殺了韓信,呂後建議劉邦殺了彭越,這都可以看出來,呂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呂後做的事情,一定程度上都是劉邦想做的,就好比殺韓信,劉邦不想殺韓信嗎?當然不是不想了,隻不過劉邦不願意背負殺功臣的罪名。尤其是不能殺韓信,畢竟大漢三分之一的國土,都是韓信給打下來的。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他殺了韓信就是不仁不義!

但是,呂後能夠懂他的意思,呂後替他把韓信給殺了。這就是呂後在幫劉邦的忙呀,劉邦怕被後人辱罵,呂後不怕!

至少從殺韓信和彭越來看,留着呂後是有用的,至少呂後是可以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盈當一個好皇帝的。

一定程度上來說呂後是可以穩固他們家的江山的。

在劉邦看來即便是劉邦走了,有呂後在他們家的江山丢掉的可能性也不大。若是呂後不在了,被劉邦給殺了一切都不好說了。

要知道劉邦之前,隻有一個秦朝呀。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秦朝隻經曆了兩代人,十五年的時間就崩塌了,正如大家知道的秦始皇駕崩之後,秦二世當了兩年的皇帝就把大秦給弄黃了。

劉邦不想自己駕崩之後,也重蹈秦朝的覆轍,是以,他必須要在兒子身邊安置一個精通政治的人。

這個人毫無疑問,選擇呂後是最合适的。沒有母親會對自己兒子下手的。

是以,劉邦盡管知道留着呂後會對戚夫人和劉如意不利,但是,相對比大漢江山來說,還是江山對于他們老劉家來說更加重要。

隻不過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和呂後的兒子劉盈,僅僅當了7年的皇帝,在劉盈24歲的時候,劉盈就駕崩了!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正是因為劉盈的早死,讓呂後性情大變,她開始對劉邦的皇子皇孫下手的,因為這些人對呂後來說,就是呂後的威脅。

呂後隻有提拔自己的呂姓侄子,才能讓自己感到安心,提拔自己的侄子,肯定就會傷到劉邦皇室子孫的利益了。

劉家和呂家是不可調和的一對沖突!

但是,呂後才不會管劉邦的子孫的,反正她自己的親兒子死了,其它人的死活她就不在乎了。

隻能說劉邦沒有預料到自己的兒子劉盈會死在呂後前面,隻能說劉邦沒有看到呂後真正的殘忍。

他因為沒有殺呂後,差點讓呂後把他的兒子給殺光!

劉邦一生精明,為何不殺呂後?是不敢殺,還是現實情況不能殺?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吧,劉邦也是人,他不能預料到自己死後發生的事情,是以,他隻能按照自己就要駕崩時的态勢,來決定呂後的死活。

呂後當時是絕對不能殺的,是以,呂後也就活了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