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官退休還鄉怕被人笑話太窮,拉了幾車磚頭,皇帝說:全換成金銀

清官退休還鄉怕被人笑話太窮,拉了幾車磚頭,皇帝說:全換成金銀

雍正皇帝是一位喜怒無常的的皇帝,他登基後,殘殺兄弟,手足情斷;大興文 獄,輕罪重罰,人人自危;用兵西北,生靈塗炭。面對雍正皇帝的這些缺點,大臣們隻能私下裡議論一下,誰也不敢上奏規勸。

有一位大臣卻不怕死,直接上書雍正皇帝,要求他“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雍正帝看到這份奏章後勃然大怒,幸虧輔臣朱轼跪地勸說:“孫嘉淦雖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膽量。”

雍正皇帝思量一會兒,哈哈大笑說:“朕自繼位以來,敢于直言進谏者,隻有孫嘉淦一人。”

孫嘉淦生于1683年,幼時家境貧寒,但他發憤苦讀,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以敢言直谏著稱。

孫嘉淦曾擔任過管理國庫的官員,雍正帝就讓弟弟果親王允禮去實地調查,發現他管理的賬目井井有條,沒有一點錯誤,而且他自己兩袖清風,不A錢國庫一兩銀子。雍正皇帝滿意地說:“孫嘉淦雖憨,然不愛錢。”

清官退休還鄉怕被人笑話太窮,拉了幾車磚頭,皇帝說:全換成金銀

如此正直而廉潔的大臣,當然受到重用,孫嘉淦先後被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重用,先後擔任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直隸總督等高官。

在做直隸總督期間,孫嘉淦關心百姓疾苦,平反不少冤假錯案。如一個叫紀懷讓的普通百姓,喝小豆汁時不小心灑在身上,咋一看一片血紅。碰巧村裡一小孩被殺害了,衙役看見紀懷讓身上一片血紅,就把他逮住,嚴刑拷打。紀懷讓承受不住酷刑的折磨,隻得招供,被判處死刑,秋後問斬。在行刑前一天,有人告訴孫嘉淦說有冤情,孫嘉淦親自處理,果然發現此案另有蹊跷,及時糾正了錯誤。

清官退休還鄉怕被人笑話太窮,拉了幾車磚頭,皇帝說:全換成金銀

孫嘉淦做了一輩子官,卻沒有存下幾個錢。乾隆十二年(1747年),65歲的孫嘉淦因年老辭官回家,乾隆皇帝看他年齡的确大了,就同意了。

孫嘉淦的老家在山西興縣,臨行前他突然想到自己一輩子做官,卻沒有什麼财産,還是一副窮酸模樣,實在不好意思就這樣去和鄉親見面,再說也丢朝廷的面子。

孫嘉淦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讓仆人買了十幾口厚重的木箱,親自在木箱裡裝滿磚頭,假裝很有錢的樣子,出發回家了。他萬萬沒想到有人就此抓住他的小辮子,向乾隆皇帝告發,孫嘉淦表面上清廉無比,實際上是一個大貪官,辭官後原形畢露,帶着十幾箱金銀回家鄉了。

清官退休還鄉怕被人笑話太窮,拉了幾車磚頭,皇帝說:全換成金銀

乾隆皇帝一聽大怒,當即下令當地官府檢查孫嘉淦的行李。就這樣孫嘉淦被半路攔下,官員打開箱子一看都愣住了,發現全是磚頭。乾隆皇帝很感動,也很大方,立即下了一道谕旨,讓沿途官員把孫嘉淦箱子裡的磚頭全部換成金銀,算是對他清廉的肯定和褒獎。

中國自古以來清官就很多,孫嘉淦就是其中一位,他清廉無餘财,但為了顧全朝廷的面子,竟然拉了一車磚頭告老還鄉,這樣的清官讓人感動,他的清廉值得後世子孫永遠學習。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何我國文明出現最晚卻并列“四大”,隻因兩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