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謇一生創業無數,胡适為何卻說他是“失敗的英雄”?

張謇[jiǎn](1853年-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蘇常熟土竹山,生于江蘇省海門直隸廳長樂鎮(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

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謇在經過連續多年的“會試”後,終于在這一年四月的殿試時,得中一甲第一名狀元,而此時的張謇已過不惑之年。

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戰争”爆發,張謇由于曆史淵源而與“帝師”翁同龢政見相同,皆為主戰派,是“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以主戰著稱,曾單獨上書參劾主和派的代表李鴻章。正當主戰、主和兩派鬥争激烈之際,張謇因父喪而循例回籍丁憂守制。

張謇一生創業無數,胡适為何卻說他是“失敗的英雄”?

張謇

甲午戰争失敗後,張謇以狀元之身棄政從商,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實業救國”的主張,從籌辦南通大生紗廠始,陸續興辦了數十個企業,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實業家。

張謇在發展實業的同時,他還積極發展教育,創辦新式學堂。“舉事必先智,啟民智必由教育”,張謇認為,開辦學堂,引進西學,培養和使用各類專業人才是強國之本。為此,他一生創辦了數百所大、中、國小校,切實踐行了“教育救國”的思想。

有歇業謇先生的事迹相信大多數讀者都很熟悉,筆者不再一一叙述。

按說,張謇作為近代中國一個偉大的實業家、教育家,在他去世後,人們為他蓋棺定論時,應該是認為很成功的,然而,當時的一代俊傑胡适先生卻認為張謇是“失敗的英雄”,這是為何呢?

張謇一生創業無數,胡适為何卻說他是“失敗的英雄”?

胡适

胡适這樣評價張謇:“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他獨力開辟了無數新路,做了30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終于因為他開辟的路子太多,擔負的事業過于偉大,他不能不抱着許多未完的志願而死。”

而更令人奇怪的是,張謇的獨子張孝若(1898年—1935年)對胡适的評價也是深有同感:

“你說我父親為失敗的英雄,這話确當得很,就是我父本人也承認的。因為他生平志事沒有實作的,何止百分之八九十,隻遺留了許多實地勘驗的具體計劃。數十年來,他想辦地方普及教育和民兵制度,沒有成功;他想辦通海一帶大電力廠、大紡織印染廠,沒有成功;他想墾辟沿海幾百萬畝的荒田,沒有成功;他想疏治淮、運、江、湖、松、遼諸水道,沒有成功;他想實作綿鐵政策,改革鹽法和劃一度量衡,沒有成功……沒有成功,不是失敗嗎?”

是啊,這諸多的事業沒有成功,那不就是失敗嗎?張謇先生在晚年時也曾發出這樣的感歎:“謇不幸而生中國,不幸而生今之時代”、“生已愁到死,既死愁不休。”

張謇一生創業無數,胡适為何卻說他是“失敗的英雄”?

但幸運的是,張謇以狀元之身而主張“實業救國”的事業感動了國人,他是世所公認的“中國近代實業史上的第一人”。在1937年中華書局發行的《中國百名人傳》中,第一個名人是黃帝,而最後一個名人即為張謇。

張謇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将南通從一個僻遠的小縣創造成了現代城市,南通以其極富現代意識的建築規劃而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在南通這座城市裡幾乎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張謇時代遺留下來的事業,大至南通的一廠一校,小到南通的一橋一路,張謇的印記與南通永遠地烙在了一起。

“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衆,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本文參考自:《中國男——百年轉型中國人的命運與抗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