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首個自主創新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納入醫保目錄

我國在冊登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約有650多萬,估算總數約達到1600萬。長期以來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藥依從性低,反複發作成為治療一大難點。2022年1月1日起,《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将正式執行,國内首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也在其列。這意味着此次通過國家談判納入新版醫保目錄的國内首個自主創新二代抗精神分裂症長效針劑将惠及更多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反複發作的慢性遷延性疾病,屬于全球十大緻殘原因之一,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勞動能力,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和監護照料。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賈福軍教授介紹,我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5.6‰左右,國際上的患病率也長期維持在1%左右。目前全國登記在冊的患者數約有650多萬,實際估算約有1600萬患者。以廣東為例,約有56萬登記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預計僅占實際患者數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國納入嚴重精神障礙管理的有六大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占比達到70%左右。”

國内首個自主創新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納入醫保目錄

賈福軍教授

在韓劇《沒關系,是愛情啊》中,高大帥氣的男演員扮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給大衆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實上,精神分裂症可能并沒有看起來這麼“美好”。

賈福軍教授指出,與抑郁症等受心理社會因素影響較大的精神類疾病不同,精神分裂症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生物性因素,即病人的大腦出現器質性改變,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心理活動全面出現異常。“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會出現幻聽、妄想等認知障礙和情感障礙。這類患者會表現為情感淡漠,失去學習和社交的能力,逐漸喪失社會功能,個别甚至出現攻擊行為。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沒有‘自知力’,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有病,進而給治療帶來難題。”

依從性差成為治療難點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依從性差,不能主動地用藥,甚至因為不承認有病而排斥用藥,導緻治療難以保持連續性,以緻疾病反複發作,這是目前治療上最大的難點。”

賈福軍教授介紹,傳統的口服藥物治療方案,依從性普遍不佳,很多患者出院後症狀好轉就會自行減藥或停藥,導緻病情又走回頭路。

一份全國性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規範治療率不到40%,城鄉差異明顯。“反複發作,病人就容易出現衰退,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合群,生活自理能力、家務能力、學習工作能力等會随着複發次數的增加全面下降。”

有資料顯示,首次發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60%服藥依從性差,5年内的複發率超過80%。另有研究顯示,依從性差是導緻患者複發或再次入院的主要風險因素。多次複發導緻病程遷延、增加治療難度、也使治療費用大幅增加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較大的負擔。

随着長效針劑的出現,這一難題正在得到破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相比口服制劑可顯著改善患者依從性,是預防複發的重要治療政策。目前專家共識中已将長效針劑作為急性期和維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線治療政策。

國内首個自主創新二代長效針劑納入醫保目錄

2021年12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國内首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商品名“瑞欣妥”)也通過國家談判納入新版醫保目錄,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态的明顯的陽性症狀和明顯的陰性症狀,可減輕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情感症狀。

賈福軍教授指出,長效針劑大大改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問題,最終達到提高總體療效的結果。但因價格因素,很多患者難以承受長期的經濟負擔。我國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的臨床應用偏低,與美國約13%的使用率相比,國内長效針劑的使用率仍不足3%。預計瑞欣妥納入醫保目錄後,将能為更多臨床患者帶來獲益,患者的費用負擔将大大降低。

據悉,瑞欣妥于2019年12月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優先審評程式,2021年1月12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準許。瑞欣妥每兩周注射一次,顯著患者降低用藥頻率,有效避免漏服情況,可明顯改善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用藥依從性不佳的問題。此外,首次注射瑞欣妥後不需要同時補充口服制劑來維持血藥濃度,起效迅速,可快速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狀,并在停藥後快速清除,更利于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靈活調整治療方案。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