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斧劈小衙内,這事放在任何文明時代都是不文明的,沒人會相信一個四五歲的小孩能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李逵固然可恨,但使出這條毒計以及大膽去執行的晁蓋、宋江、吳用、雷橫等人,也無法置身事外,朱仝也終于達成了隐藏成就【走投無路】,隻能被逼上梁山。

滄州知府得知兒子沒了,立刻通緝朱仝,顯然朱仝隻要進了梁山,滄州州府就沒有報仇的可能了。而在衍生小說《蕩寇志》中,作者俞萬春又給小衙内創造了個親哥哥,名為蓋天錫。老父親做不到的事情,這個大兒子選擇大撐門面,與各路“豪傑”一起圍剿梁山,還親手活捉了柴進,
回到《水浒傳》書中,不少讀者也無法了解施耐庵對朱仝上山情節的設定,但如果我們結合時代背景,其實可以簡單地推測出,李逵殺小衙内,不僅不應該被人抨擊,反而還是一種提前的為民除害之舉。
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事情要從林沖說起了,林沖的人物名字最早出現在《宣和遺事》,但是對于林沖的故事情節,書中壓根就沒有。而同為《水浒傳》的背景“取材地”元雜劇中,也沒有多少林沖的戲碼,是以林沖究竟長什麼樣,他又是什麼性格,這個很有想象空間了。在《水浒傳》中,我們可以發現林沖的性格偏儒雅,甚至雅到有些懦弱,可就是這麼一個文绉绉的人,居然有一個“豹頭環眼”的外貌,而這一外貌,基本完全是照抄《三國演義》中燕人張翼德的樣子,是以,本該屬于魯智深的外号(魯智深在元雜劇中叫“豹子和尚”),就從外貌上沿用到了林沖身上。
《水浒傳》中關于林沖的情節故事都是元雜劇中“衙内戲”的延伸。衙内的本意其實單單就是高官或知府家的孩子,但是元雜劇中的衙内們基本上都有着霸占民女、奪人之妻的标簽,比如
在《蔡衙内奪妻》中,蔡京的螟蛉之子蔡衙内就是《水浒傳》中高衙内的原型;在《魯智深喜賞黃花峪》中,另一個蔡衙内強搶劉慶甫之妻李幼奴;《黑旋風雙獻功》中白衙内與孫孔目之妻郭念兒私通。可以說元雜劇中隻要出現衙内角色,基本走的就都是反派路線。
是以,林沖被欺負,也是衙内所緻,是以衙内本身就是貶義詞。那麼我們再看小衙内的設定,盡管隻是個孩子,按照衙内的作風,這孩童長大後也一定不是善類。
當然這種解釋多少有些牽強,大家一笑而過就好。朱仝選擇上梁山,更大的因素是看在宋江的面子上。身為全書戲碼最多的人,宋江身上的争議點很多,沖突性也很大,是以下一章我們來研究下宋江這個人設的沖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