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斧劈小衙内,这事放在任何文明时代都是不文明的,没人会相信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能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李逵固然可恨,但使出这条毒计以及大胆去执行的晁盖、宋江、吴用、雷横等人,也无法置身事外,朱仝也终于达成了隐藏成就【走投无路】,只能被逼上梁山。

沧州知府得知儿子没了,立刻通缉朱仝,显然朱仝只要进了梁山,沧州州府就没有报仇的可能了。而在衍生小说《荡寇志》中,作者俞万春又给小衙内创造了个亲哥哥,名为盖天锡。老父亲做不到的事情,这个大儿子选择大撑门面,与各路“豪杰”一起围剿梁山,还亲手活捉了柴进,
回到《水浒传》书中,不少读者也无法理解施耐庵对朱仝上山情节的设定,但如果我们结合时代背景,其实可以简单地推测出,李逵杀小衙内,不仅不应该被人抨击,反而还是一种提前的为民除害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事情要从林冲说起了,林冲的人物名字最早出现在《宣和遗事》,但是对于林冲的故事情节,书中压根就没有。而同为《水浒传》的背景“取材地”元杂剧中,也没有多少林冲的戏码,所以林冲究竟长什么样,他又是什么性格,这个很有想象空间了。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发现林冲的性格偏儒雅,甚至雅到有些懦弱,可就是这么一个文绉绉的人,居然有一个“豹头环眼”的外貌,而这一外貌,基本完全是照抄《三国演义》中燕人张翼德的样子,所以,本该属于鲁智深的外号(鲁智深在元杂剧中叫“豹子和尚”),就从外貌上沿用到了林冲身上。
《水浒传》中关于林冲的情节故事都是元杂剧中“衙内戏”的延伸。衙内的本意其实单单就是高官或知府家的孩子,但是元杂剧中的衙内们基本上都有着霸占民女、夺人之妻的标签,比如
在《蔡衙内夺妻》中,蔡京的螟蛉之子蔡衙内就是《水浒传》中高衙内的原型;在《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另一个蔡衙内强抢刘庆甫之妻李幼奴;《黑旋风双献功》中白衙内与孙孔目之妻郭念儿私通。可以说元杂剧中只要出现衙内角色,基本走的就都是反派路线。
所以,林冲被欺负,也是衙内所致,因此衙内本身就是贬义词。那么我们再看小衙内的设定,尽管只是个孩子,按照衙内的作风,这孩童长大后也一定不是善类。
当然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大家一笑而过就好。朱仝选择上梁山,更大的因素是看在宋江的面子上。身为全书戏码最多的人,宋江身上的争议点很多,矛盾性也很大,所以下一章我们来研究下宋江这个人设的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