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璧記——潘家園散記

「本文來源:新民網」

中國玉器中,頂數玉璧使用率最高。而玉璧的價值,譬如“和氏璧”,值十五座城池,加上蔺相如一腔熱血和愛國忠君的赤誠,是以後人才有“連城璧”之說。

玉璧記——潘家園散記

和氏璧的故事背後是卞和的悲劇,他為這玉而斷手折足,徒剩悲泣,實質上是人才不為君主賞識的亘古沖突,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浩歎。有趣的是我就碰上了這樣一枚玉璧。

潘家園舊貨市場攤位極多,每個小販占一席之地,擺放上自己的貨物,任人選購,他們神情或嚴肅或沉穩或笑容可掬,有的還齒牙伶俐,貶損有加,這類小販多為天津人;有的口無二價,斬釘截鐵,這類小販多為東北漢子。在這諸多商販中有一位大漢,身高幾達一米九,着蒙古袍,戴亮藍色的帽子,十分紮眼,這是一位有着蒙古族血統的販子,他的面前有着一批紅山文化特征的石器、遼金風格的馬具,有時還有不知從哪一座喇嘛寺裡采購到的蒙文佛經、念珠,總之,這位叫巴特的大個子是潘家園舊貨市場的一道風景。

巴特的腳下放着一塊石璧,大若一個中号的盤子,中間有孔,四邊斜磨成刃狀,從器型上判定,應是新石器時代的一種器物,隻是石璧色澤黝暗,看上去不美觀,故而這塊石璧擱在巴特腳下,足足有好幾個月。

每見到買主,譬如像我這樣的熟悉的客人,巴特總向我們推銷這塊石頭,他認真地說這不是石璧是玉璧,他指天發誓,說石化的隻是外殼,内裡笃定是玉……掂掂巴特急于推銷的寶貝,雖然價格不貴,但誰也下不了決心,石與玉之間畢竟有本質的差別。

忽一日見到巴特,見到巴特的同時也見到一塊似曾相識的大玉璧,五彩煥然,磨制一新,一問,果然是從前那塊不起眼的石璧,由于無人問津,巴特一氣之下請一位河南朋友進行打磨,打磨過後,雖然毀壞了昔日古拙的曆史感,但玉質畢現,摸上去溫潤無比。

我買下了這枚碩大的玉璧,玉璧上還保留着一塊小小的石質斑痕,證明它昔日醜小鴨般的身份。而今這玉璧已不再具備新石器時代的特征,隻有像我這樣曾無數次目睹且熟視無睹過的人,才有可能買下這件被毀壞過的玉璧,買下的同時,也買下了一段曆史、一個故事、一種哲理。(高洪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