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之謎:“潘仁美”究竟是不是個奸臣?

喜歡評書《楊家将》的朋友知道,宋朝初年,朝中出了一位大奸臣,名喚潘仁美,此人處處與楊家作對,仗着女兒身為皇帝寵妃,暗中勾結遼邦圖謀作亂,并借陳家谷戰事,害老令公楊繼業撞死李陵碑,楊七郎趕回向他求取救兵,反遭潘仁美将他灌醉,被捆綁亂箭射殺,六郎再次搬兵,又險些遭其毒手,六郎忍無可忍,向朝廷狀告潘仁美,最終,老賊被奪去兵權,被後人千古唾罵為一代奸臣。

那麼,曆史上真實的“潘仁美”是不是個奸臣?他和楊家将的仇怨究竟是怎麼回事?今天便來說說這事。

宋朝之謎:“潘仁美”究竟是不是個奸臣?

實際,潘仁美隻是評書、戲曲加工的化名,他的真實人物名叫潘美,字仲詢,今河北大名縣人,北宋著名開國将領,深受太祖趙匡胤的重用,多次率軍或從軍征戰,為建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

潘美素有大志,從小勤讀詩書,喜交良師益友,二十六歲時在後漢擔任典谒(負責接待賓客)一職,後因奸臣當道,轉投後周。

世宗柴榮與北漢高平決戰時,潘美嶄露頭角,立下戰功,官升閣門副使,并結識了趙匡胤,不久便棄文從武。

後來,世宗病故,潘美在“陳橋兵變”中大力支援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他由此成為開國元勳。

是時,陝州主将袁彥不服太祖管制,暗中厲兵秣馬,趙匡胤遂派潘美監視他的舉動,潘美授命後,竟單人獨騎去見袁彥,對他直面曉以大義,終令袁彥醒悟,随潘美誠心歸順了宋太祖。

趙匡胤自此更加看重潘美,在發兵攻打荊湖時,任命他為石守信的副手,攻克揚州後,便留他為當地巡檢,鎮撫軍民,因功升為泰州團練使。

公元963年,宋軍平定荊湖内亂,潘美加官潭州防禦使,次年随都監丁德裕攻克郴州。

公元970年,潘美率軍進攻南漢,取得大勝,迫使南漢主劉鋹出降,太祖聞報大喜,加封潘美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成為宋朝舉足輕重的一路諸侯。

公元974年,太祖計劃征讨南唐,以潘美為副帥與曹彬一同出發,潘美以奇襲戰功打得南唐兵馬大敗,最終與将軍曹彬分道進攻,平定了南唐,潘美是以加封為宣徽北院使。

公元976年,五十五歲的潘美以都監身份協助黨進攻打北漢都城太原,雙方交戰于汾河,宋軍大破北漢軍,宋太宗大為高興,改任潘美為南院使。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潘美從一名小小文官,曆經戰火淬煉,終成宋初一代名将,那麼他是如何被後人诟病,成為殘害忠良的千古罪臣呢?

宋朝之謎:“潘仁美”究竟是不是個奸臣?

這還要從攻打太原時,與北漢名将楊業的一段遭遇講起。

楊業本是北漢太原城守将,當宋軍前來攻打時,他與潘美兩軍陣前大戰數合,潘美遠非楊業對手,被其挑落馬下,結果身中數槍逃回,之後對戰,楊業妻子佘氏又箭射潘美中傷。

不久,楊業夫妻随北漢主歸降了宋朝,但潘美卻記恨于心,發誓必欲出掉楊業,以解心頭隻恨。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潘美率兵攻取燕雲寰州,卻逢大将曹彬出征不利,下令各路退軍,潘美與楊業奉命引兵護送雲、朔、寰、應四州軍民南遷,遼國大将耶律漢甯率兵尾追,楊業提議進駐應州,采取迂回戰術,讓朔州百姓出城,進入石碣谷,派人埋伏在谷口迎擊追兵,如此可保三州百姓萬無一失。

然,監軍王诜卻譏笑楊業膽小懼敵,心懷不軌,另一位監軍劉文裕曾受過楊業責罵,便一味迎合王诜,二人都要逼迫楊業前去迎敵送死。

楊業要聽取潘美決斷,潘美這時念起當初太原仇怨,便應了兩位監軍的意見,正因如此,楊業無奈率兵出擊,與遼國大軍血戰陳家谷,最終慘遭圍困,兵敗被俘,撞死路旁李陵碑下。

潘美後來回到京師,畢竟身為宋軍主将,對楊業之死隻擔負指揮不利之罪,被太宗責制降三級錄用,任為檢校太保。

宋朝之謎:“潘仁美”究竟是不是個奸臣?

結果一年後,朝廷念及潘美昔日功勳,恢複其檢校太師之職,改任并州都部署,到任後,潘美數月後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朝廷追贈他為中書令,賜谥号“武惠”。

縱觀潘美一生,對于宋朝建有卓越大功,僅陳家谷一點過錯,按常人想來或也能了解,誰料後人因敬慕楊家将滿門忠烈,經過評書、戲劇的藝術誇張,從此對他是一貶再貶,完全淡化了他的昔日功勳,成為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賊,這其實也夠冤枉他了。(更多精彩,關注公衆号:李廣樂園)

網圖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