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秦楚兩國都是先秦時期著名的諸侯國,同為春秋四大強國之一,恩怨糾葛數百年。

兩國關系,從春秋開始,可以分為蜜月期、交惡期、生死期。

蜜月期

早在秦穆公和楚莊王之後,因為秦國需要借助楚國實力來抑制晉國,楚國也需要秦國牽制晉國國,兩國結成了盟國,貫穿春秋中後期!比如兩次弭兵之會時,晉楚平分霸權,除開秦齊,其他國家都要同時向兩國進貢。而秦齊不納貢的原因就是齊國是晉國盟友,秦國是楚國盟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春秋末期,因為某些事件影響,兩國關系更加親密。彼時晉楚争霸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晉國為了壓制楚國,派投降他們的楚國叛臣申公巫臣去教習吳國将領兵法,以求牽制楚國。再加上伍子胥奔吳的影響,楚國一直為吳國所。後期更被伍子胥率領吳軍攻破楚國國都,昭王慌忙逃難,楚國忠臣申包胥到秦國搬救兵,夜哭五天五夜,同時秦王考慮到唇亡齒寒,派兵援楚。秦師縱橫于方城内外,楚軍出沒于漢水南北,最終擊退吳軍,是以彼時秦國對于楚國有複國之恩,是以到春秋末戰國初時,秦楚兩國關系是曆史上最為親密的時候。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到戰國初,因為楚國和越國的共同敵人-吳國,在楚惠王時期,楚聯越伐吳,一雪吳師入郢之恥。越國和吳國逐漸親密,而秦國則越來越封閉,被中原國家排斥在外。而後三晉崛起,秦齊楚等傳統強國皆被重創,同是天涯淪落人,是以彼時秦楚關系差不到哪裡去。直到悼王變法後,秦國也開始商鞅變法 ,齊國行鄒忌改革,國際形勢巨變,三晉逐漸衰落,秦齊楚崛起,但秦楚并沒有彼時都處于發展期,并沒有沖突沖突。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交惡期

宣王末期,楚國正值宣威盛世,盡收泗上,但因為大軍出征在外,還未回師,導緻楚國被秦商君攻伐,以至于秦楚開始交惡,他們已從曾經的戰友,變成了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但之後孝公 賠罪,兩國并沒有撕破臉,隻是關系再也不複從前。這一事件,《史記.楚世家》也有詳細記載: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秦封衛鞅於商,南侵楚。

之後楚威王時期,秦楚關系有所緩和,因為此時齊國已在桂陵、馬陵兩戰擊敗霸主魏國,大有取代魏國之勢,同時齊威王和魏惠王舉行徐州相王,楚威王感受到威脅,先把矛頭指向了齊國,并且在徐州一戰将其大敗!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而秦國一直伺機東出,齊楚都是他打擊的目标,因為齊國才為楚國所敗,是以秦齊之間發生了雙方變法之後的第一戰-桑丘之戰,齊國名将匡章大敗秦軍,秦向齊國上表稱臣。

這時的秦楚關系,如履薄冰,随時可以撕破臉,但因為國力勢均力敵,撕破之後誰也無法讨好,是以暫時雙方維持了表面的平靜。

到懷王時期,随着秦國國力的增長,齊楚開始聯合抑制秦國,完全交惡。先在前318年,六國第一次合縱,以懷王為縱長,攻秦。再到前313年,兩國聯軍攻秦曲沃,斬斷秦國東出觸角。之後秦國患齊楚之強,派張儀遊說懷王,曉之以利,使得齊楚斷交。但沒有給到承諾的條件,于是楚國發動了打擊秦國的丹陽、藍田之戰,但因韓魏等國家在後方的侵擾,使得楚國大敗,退出三大強國之列。

楚國在這場博弈中成了最大輸家。前299年,秦昭襄王約懷王武關相會,被擄至秦國國都鹹陽。囚禁,楚懷王并于沒有屈服于秦國的淫威,導緻三年後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生死期

随着楚懷王客死于秦,秦楚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之後其子楚頃襄王在楚國名士的煽動下,想伐秦報仇,但未行動已經被秦國知曉。秦國先下手為強,派白起兩次伐楚,水淹郢都、火燒王陵,楚國軍民死傷達三十五萬。

也是以長平之戰後,趙國門客毛遂,拿這事來刺激後來的楚考烈王,後考烈王深以為然,派軍隊救趙,邯鄲城下大敗秦軍,降秦将鄭安平。到秦始皇發動統一時,秦國兩次伐楚,殺楚将項燕,種種血債,亡秦必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詳解秦楚三百年恩怨

樓主所謂的百年恩怨也對,其實長一點,那是三百年恩怨。

國際外交,切忌心存幻想,因為弱國無外交;關系也變幻莫測,利益才是永恒。秦楚兩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随着實力變化,每個時期關系不同。懷王錯在寄希望于敵人的仁慈,導緻自己最終客死于秦,以至于後來楚人都以亡秦複楚為己任。無論是項梁立後楚懷王還是項羽屠盡秦朝宗室,皆是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