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将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

其實不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把自己分成15份,而是俄國分裂的若幹共和國湊成了蘇聯,又通過種種手段把加盟共和國增加的15個。其實嚴格意義上說,蘇聯最開始的加盟共和國才四個。

俄國内戰的後果

其實布爾什維克的十月革命并不是巡洋艦一聲炮響,水手們占領冬宮就全國勝利的,從1917年到1922年他們經過無數血戰才拿下的江山。當時沙俄的保皇派實力依然強勁,更别說1918年還有14國共同幹涉的戲碼。

是以在十月革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那邊是非常混亂,布爾什維克們也并非都在一個地方,弗拉基米爾先生那時的國家準确點說應該叫蘇俄(蘇維埃俄國),在這次内戰中烏克蘭、白俄羅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都是他們獨立的軍事盟友,并不完全在一家。

事實上這些大大小小的國家也是沙皇俄國崩潰後分裂出去的,但人家軍隊都有,誰敢說不是獨立的?隻是湊巧同樣信奉布爾什維克而已。可是當仗打的差不多時很多人都發現了問題,這種聯盟有點散,以後如何維持下去是個麻煩。

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将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

也是互相妥協的産物

當時一個格魯吉亞人搞出一份《關于各獨立共和國的互相關系》的檔案,然後格魯吉亞當局徹底瘋了,因為檔案極大削弱了各共和國的獨立性。但最終格魯吉亞失敗了,因為搞出檔案那個人叫斯大林......

1922年3月12日,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三國組成南高加索聯邦,獨立性什麼的就不要談了。到了12月份第一次全俄大會召開,蘇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最初的蘇聯。

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将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

1925年的時候,中亞的土庫曼斯坦、烏茲别克斯坦也加入了聯盟,這時候大胡子先生就開始琢磨搞事情,以烏茲别克斯坦境内塔吉克民族人口增加為理由,把人家單獨拆出一個塔吉克斯坦當加盟共和國。

結果這招很快就報應到了自己身上,那邊南高加索聯盟不幹啊,憑什麼他們可以拆分我們就得合并啊?一路折騰到1936年,蘇聯終于拿出了獨立加盟條件。大體上說就是領土必須接壤、民族必須超過當地半數、人口必須超過100萬。

回頭稍微數了數,外面的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夠資格,加入聯盟吧!坑爹的是裡邊南高加索聯盟的格魯吉亞、亞美吉亞、阿塞拜疆也符合,隻能在新憲法執行的同時準許獨立加盟,就這樣加盟共和國成了11個。

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将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

還是對外擴張的果實

後面的事兒就比較簡單了,熊這種生物溫飽解決後必然要擴張的,和芬蘭打的冬季戰争雖然把臉卡得稀碎,但卡累利阿的領土是實實在在拿到了,第十二個加盟共和國搞定,列甯格勒終于有足夠的後方依托了。

1940年6月,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被強行并入聯盟,加盟共和國達到15個,很快他們又從羅馬尼亞搶來摩爾達維亞,第16個加盟共和國也被搞定了。雖然這四塊地盤很快被納粹席卷,但二戰結束後依然回到了蘇聯手裡。

寫到這估計很多哥們要噴吐槽機胡說八道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明明是15個!為毛你丫就多一個?别忙啊!還記得第十二嗎?對!卡累利阿!1956年的時候那邊俄羅斯族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了,于是獨立加盟共和國待遇取消,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就這樣定格在15個,再沒增加。

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何要将自己分成15個加盟共和國?

總結起來吧,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是前後30餘年,兩代超級大佬苦心孤詣之下才劃拉齊的,真不是像切蛋糕一樣随手把自己切成15塊的。以那個民族的嗜土性,這麼缺心眼的事兒肯定做不出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