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總說中國足球面臨着人才斷檔和青黃不接的危機,但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很多人都把最主要的原因認定為是青訓,但其實我們的青訓雖然差,但也不至于培養出來的球員連印度、菲律賓這些球隊也赢不了。是以導緻我們年輕一代不太給力的直接原因不全是青訓,而是我們的聯賽真的沒有給我們的球員更多的機會。

就像曾經的國奧隊主帥,有着神奇教練之稱的名帥希丁克,他在每次帶國奧隊打完比賽都會在賽後釋出會上說,其實我們的球員潛力都不差,但是就是去發比賽機會,希望足協和俱樂部能夠想辦法讓這些年輕球員多打一下比賽。因為他可以在一個集訓周期中把球員的狀态打出來,但是集訓一結束,球員回到各自的俱樂部,基本上都打不上比賽。下一個階段再集訓又要重新調整狀态,很難讓球隊很快重回高水準的戰鬥力。是以後來希丁克開始更多地啟用留洋球員,原因就是他們大部分能打上比賽,雖然是低級别聯賽。
而我們的聯賽的年輕球員為什麼大部分踢不上比賽呢?答案就是很簡單,一個是我們聯賽的體系不健全,年輕球員沒有系統的聯賽踢,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俱樂部基本上都是以外援為核心,本土球員輔助的模式,核心位置都是外援的,也都是外援老解決球隊主要問題的,而輔助不是特别重要,是以一般也喜歡用經驗豐富的老将,是以年輕球員的成長空間其實非常狹小。是以這也加劇了中國足球的人才斷檔。
不過當中超的金元時代結束,大牌外援紛紛離開中超,俱樂部開始推本土球員上位,我們發現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土球員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是能夠迅速成長,甚至崛起接班的。比如鋒線上的郭田雨和張玉甯,中場的徐新、段劉愚、嚴鼎皓、張修維等等,中衛位置上還有朱辰傑、蔣聖龍等等。而且随着比賽的推移,崛起的本土球員還在不斷增加,讓我們的球迷是驚喜不斷。
比如最近就又有一個年輕的本土中超崛起了,他就是目前效力于北京國安的24歲邊前衛曹永競。在中超聯賽第20輪争冠組第二階段的一場比賽中,北京國安隊對陣已經提前奪冠的山東泰山隊,在這場比賽中曹永競爆發了!
那是比賽第17分鐘,當紅國腳徐新短傳,曹永競機警前插搶斷,然後左路拿球後面對外援賈德松利用個人技術輕松過掉,然後高速前進,面對兩名防守包夾,提前挑傳中路,皮球十分精準地落在了外援安德森-席爾瓦加下,後者右腳停球後馬上右腳勁射,皮球從戴琳裆下穿過進入破門,國安1-0取得領先。
而這一球最大的貢獻就是曹永競,他完全是利用個人能力創造了這個進球。先是搶斷當紅國腳,然後面對對方的大牌外援直接利用個人能力過掉,緊接着他的傳球又十分的精準,就和尺子量的一樣。這樣的表現簡直就和外援一樣,難怪當初希丁克非常喜愛他,确實有兩把刷子。
其實在我們的聯賽中,還有很多像曹永競這樣蓄勢待發的球員,以前他們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天賦,但是現在他們有機會了,而且他們還有機會踢上球隊最核心的位置,是以未來我們一定會看到更多本土球員崛起,而我們國足青黃不接的問題有望得到很大緩解。其實我們很多球迷都認為,中超聯賽的大牌外援走了,中超品質會下降很多,很不好。但其實,現在的中國足球真的該調整方向了,我們的聯賽應該以本土球員為主,而外援應該是幫我們提升的,幫我們提高水準的,這樣中國足球才能健康地發展。畢竟我們比不了五大聯賽,我們現在的水準不夠高,發展和進步才是第一需求。你怎麼認為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