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道:南京城牆是南京文化遺産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從12月28日開始,國内規模最大的城牆專題博物館——南京城牆博物館試開放營運。博物館裡都有哪些寶貝,收藏着南京城牆什麼樣的故事呢?

進入南京城牆博物館的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座巨大的石券門,它是一座拱形石構件,由這樣大塊的石頭層層疊加所建成的。
南京城牆博物館位于中華門甕城東側,總建築面積約13000平方米,一層開放式展區陳列的有石券門,以及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城市攝影展,負一層圍繞“曠世城垣”的主題,展示各類精品文物2000多件,從設計思想、築城技術、皇都威儀、軍事防禦、遺産傳承五個方面,全面展現南京城牆的曆史文化及遺産價值。
随後,記者又來到南京城牆博物館的負一層,在展廳裡展示的有700多塊精選出來的城牆磚,這些城牆磚,按照來源、磚文印制方式等特征進行了分類。南京城牆博物館從業人員施毅介紹,這些城磚每一塊上面都是有銘文的,上至監督官員,下至燒磚的工匠,都得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城磚之上,在小小的一塊城磚上,據調查研究最多可以刻70多個字。
陳列的700多塊城磚中,還包括一些充滿趣味的城磚。
施毅介紹,有一些“吉語磚”,萬萬年、壽南山、福東海。另外,當年造磚人有一位叫“劉德華”,他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認識了他,650多年穿越時空的一種對話。
在南京城牆博物館的2000多件展品中,“塊頭”最大的就是這座明代燒制城磚的窯了。它的直徑超過3米,高度也超過了2米,因為它的形狀特别像一個饅頭,是以它也得名叫“饅頭窯”。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馬麟介紹,這也是通過一個課題研究發現在江西黎川縣,有兩百多座明初燒造南京城牆磚的磚窯。通過和相關機關協調,把一座完整的磚窯,從距離南京800多公裡帶到南京城牆博物館來保護和展示。觀衆可以看到磚窯燒造南京城牆磚的原始的樣子,也配合一些模型、多媒體手段,大家可以了解城磚燒造的整個過程。
南京城牆博物館負一層展廳還設定了一個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盤,參觀者可以直覺地感受南京城牆魅力。另外,博物館還搜集了百餘位專家、市民、遊客等不同人群的“城牆記憶”,參觀者也可以在開館後自主留言、形成持續更新的“記憶”資料。
南京城牆博物館試開放階段,遊客可以提前一天通過“南京城牆”微信公衆号進行實名預約,免費參觀。試開放時間暫定兩三個月左右,期間将聽取市民、專家學者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展覽,擇期面向社會公衆正式開放。
江蘇台記者/董雯 王明軒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