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在二戰爆發之前,因為清政府的閉關鎖國,錯過了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但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卻趕上了工業革命,直接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當時日本的軍事實力已經是亞洲最強的存在。由于資本主義的嚴重弊端,開始出現經濟危機,而日本當時也受到了波及,大量的物品無法傾銷。再加上日本當時軍國主義思想泛濫,日本就開始妄想通過戰争轉移注意力,為此日本就開始發動了侵華戰争。

在戰争中日本士兵的手段是極其殘忍的,在進入中國領土之後,對于一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都舉起了槍,對村莊進行毫無人性的三光政策,而謝春生的父親就成為了日軍槍口下的冤魂,當時年僅15歲的謝春生就想參加抗日戰争,為自己的父親報仇,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大半生,最後回家看見自己105歲的老母親已經眼淚縱橫。
當時15歲的謝春生看見父親慘死日軍手中,仇恨的種子已經埋在心裡,因為年少輕狂的原因,當時謝春生直接離家出走,參加軍隊打鬼子。她的母親當時看見自己的孩子不見了,也是相當着急,四處尋找,最終打聽到他是參軍打日本鬼子去了。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母親的心裡面很不是滋味,因為她知道戰争的殘酷性,稍有不慎就會死亡,就這樣母親一直過着以淚洗臉、擔驚受怕的日子,也一直等待着謝春生的歸來。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無奈謝春生跟随國軍離開了大陸,回家成了他的唯一願望也成了奢望。随着時代的發展,這時候已經83歲的謝春生,心裡面一直挂念的是自己的母親,不知道母親是否還在人間。當他回到家中的時候,看到院子裡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之後,眼淚就奪目而出,他知道那是他的母親。謝春生直接上去抱住自己母親,說着兒子回來了。
原來在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謝春生的母親勇敢且堅強的活了下來,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想等着自己的兒子回家,想見兒子最後一面,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幾十年。沒多久,最後這位105歲的老人帶着笑容的離開了人世,她也此生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