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不管是《康熙王朝》還是清朝曆史,蘇麻喇姑都是一個永恒的傳奇。她起初名叫蘇茉兒,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後來改名為蘇麻喇,去世後才被宮廷尊稱為蘇麻喇姑。

與孝莊非比尋常的主仆關系
蘇麻喇姑天生聰慧美麗,後被科爾沁的貝勒府看上,讓她進府做貝勒寨桑的二女兒本布泰的丫鬟,這位二女兒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孝莊太後。蘇麻喇姑與孝莊太後朝夕相處,前後長達六十餘年,即使打斷骨頭都連着筋。
尤其皇太極去世時,孝莊太後才三十出頭,青春鼎盛之年過上了守活寡的生活。當時清宮規矩甚嚴,紅杏出不了牆,身邊需要一位懂她的閨蜜,而大她一歲、又是老鄉、同樣單身的侍女蘇麻喇姑就成了最佳人選。
在公開場合,她們是主仆;在私下場合,她們親如姐妹。
《康熙王朝》中有一個細節,察哈爾叛變時,康熙無兵可用,向孝莊求助。孝莊說曾經的奴才都成了王公貴胄,就連奴才的奴才都做上主子爺了。情節雖有虛構,卻也能說明一個道理:
宰相門前三品官,孝莊貼身侍女的地位自然也不會低。正因如此,蘇麻喇姑在宮中很受人尊敬。孝莊稱她為格格,順治與其平輩,康熙尊稱其“額娘”,康熙的皇子尊其為祖母。蘇麻喇姑很識時務,并沒有是以而驕縱,反而更加謙虛謹慎。
出生科爾沁貧苦牧民之家的她,曾參與清廷許多重大事件
蘇麻喇姑心靈手巧,是一位出色的服裝設計師,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觀,是以,她參與了清朝的冠服制定。
康熙還是皇子的時候,得過天花,這在當時是絕症。孝莊和順治将其安放到福佑寺,當時負責照顧玄烨的就是蘇麻喇姑。
進入宮廷後,蘇麻喇姑的眼界和見識不斷擴大,文化水準也迅速提升,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滿文書法也是一絕。于是,孝莊讓她成了康熙的第一任滿文教師。《嘯亭雜錄》中記道:“仁皇帝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對康熙的這段恩情,讓蘇麻喇姑在宮廷的地位水漲船高。
孝莊去世後,蘇麻喇姑的精神受到很大打擊。為了排解她的孤獨和悲傷,康熙将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按照清朝的宮廷規則,隻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烏雅氏就是因為品級低而沒法親自撫養胤禛。這足以表明,康熙對蘇麻喇的尊重與信任。
為了報答皇恩,蘇麻喇姑又重新振作起來,把一個女人天生的母愛和全部精力都給了胤祹。蘇麻喇姑的精心培養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讓胤祹成了一位相當有政治頭腦的皇子。
蘇麻喇姑經曆了太祖、太宗、世祖和聖祖四位皇帝,是清朝前期一切重大曆史事件的見證人,讓其身份具有不可替代性。對皇帝有恩,對清廷有功,對孝莊有情,成就了蘇麻喇姑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