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妻妾地位懸殊,可為啥妾生的孩子也擁有繼承權?

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制,平民布衣隻能娶一個老婆,不準納妾,隻有官員和有地位的鄉紳才可以納妾,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王公貴族和官員鄉紳納妾的數量也是有規定的,不能随便納妾。

古代妻妾地位懸殊,可為啥妾生的孩子也擁有繼承權?

實際上,妾就是古代達官顯貴的“私有用品”,古人有“娶妻娶德,納妾納色”之語,很直白地說明了納妾的目的。在古代,一般都是先娶妻,後納妾。但是也有例外,有些人結婚晚,也存在先納妾,後娶妻的情況。不論先納妾還是先娶妻,妾的地位都是很低的。

“妾”這個字拆開是“立女”,顧名思義,其原意是站立的女子,一看地位就不高。《春秋》曰:‘女為人妾,妾不娉也。”給人當妾,連個聘禮都沒有。根本不算家庭成員,其地位完全不能和妻子相提并論,屬于從屬地位。如果妾沖撞了妻子,肯定是要被趕出去的。

古代妻妾地位懸殊,可為啥妾生的孩子也擁有繼承權?

舉個例子:

古代皇帝都是三宮六院,可是死後能與皇帝同葬的女人隻有皇後一人,而皇後就是皇帝的正妻,其他的妃嫔都是隻是皇帝的妾,不能和皇帝合葬。

皇帝如此,其他的王公貴族和官宦人家也是如此,甚至有些出身低賤的小妾連祖墳都不能進。

例如隆科多的叔叔一等公佟國綱有三個兒子,長子鄂倫岱、次子法海(跟白娘子沒關系)、三子誇岱。其中鄂倫岱是嫡出的,而法海是庶出的。

由于法海的母親是一個小妾(原本是侍婢),在其母去世後,兄長鄂倫岱堅決不同意将法海的母親埋入祖墳,引得兄弟二人關系極為惡劣。

不過雖然妾的地位不高,但妾所生的孩子還是有權利繼承家産的。

古代妻妾地位懸殊,可為啥妾生的孩子也擁有繼承權?

在王公貴族家庭中,妾生的孩子是庶出的,沒有資格繼承爵位,在祭祀祖先的時候也要站在嫡子後面,不過庶出和嫡出都是人為劃定的,其實都是男主人的兒子。

自從唐朝之後,嫡出和庶出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庶出的兒子同樣有權利繼承部分家産。當然,爵位和祖業還是由嫡長子繼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