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鞅變法”的大功臣商鞅,真的是被“五馬分屍”而死嗎?

秦國從一個戰國初期随便被鄰居魏國捏的軟柿子,發展為戰國後期橫掃六國的NO.1, 商鞅變法功不可沒!

商鞅原名公孫鞅,本是魏國人,事業起步是從魏國丞相公叔痤的随從做起。商鞅變法時的搭檔秦孝公(生卒:前381-前338年,在位前362-前338年)即位時20歲左右,自尊心事業心都很強,秦國當時比較弱,秦孝公一心圖謀國家強大,提高“國際”地位,就昭示天下招賢納士,并許以榮華富貴。另一頭,公叔痤去世後,公孫鞅在魏國混不開,聽說秦國缺人,就跳槽到秦國碰運氣,被求才若渴的秦孝公重用了,後被封在商地,稱商鞅。戰國時期,有抱負的人都是以天下仕,在一個國家混得不好,就跑到别的諸侯國碰運氣。自己弄個治國計劃書,到處兜售,哪個大佬認可,就在哪個大佬手下幹。商鞅之是以能弄出個“治國計劃書”,得益于他生于魏國長于魏國曾從政于魏國。在商鞅出生之前,魏國有個著名的“李悝變法”,使得魏國當時一躍成為勢力最強的諸侯國。公元前395年李悝去世時,商鞅(前395-338年)剛出生。 後來商鞅的變法基本内容是參考李悝變法而來。

電視劇《大秦帝國》裡情節是商鞅被車裂而死,國君書命中對其罪名的描述是:“……逆臣商鞅,聚衆謀反,欺君罔上,擅殺世族,凡此種種,罪惡昭彰,為昭國法,為洩民憤……”這國君書命基本上說的也是事實。

商鞅的變法主要涉及的内容,曆史教科書上列得挺全了,比如改革土地制度,重農抑商改革賦稅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軍事制度兵役制度,統一度量衡,改革吏治由分封制改郡縣制所有的權利歸中央等等,,頒布了嚴峻的法律,比如犯法連誅連坐,株連三族等,最可怕的就是五馬分屍。 這些制度,概括起來如上,具體起來,非常的具體細緻,總之就是工農兵學商貴族平民一切為秦國在“國際”上出圈服務,其他的都要犧牲。變法固然是使得秦國強大了,“國際地位”飛速提高,但是處處以結果為導向,把群眾被當成機器,不但引起的民憤 ,關鍵還動了原有貴族的利益,遭到了原有貴族的妒恨!利益的失去和獲得,必然是要付出血與火的代價的。貴族們的心情必然是人人得而誅之。

終于,秦國貴族們等來報仇的好機會,那就是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撒手人寰了,他的兒子秦惠文王上位,而且這個秦惠文王的老師赢虔還被商鞅割過鼻子。《大秦帝國》裡是說,秦惠文王問赢虔為什麼商鞅必須死,赢虔說:“…….于公于私,棟梁必拆,商鞅變法,重刑重賞,移風易俗,十五連坐,郡縣重劃,凡此種種,激發了老秦人,也撕裂了老秦人……..可新老世族,家家都有刑殺血仇,這決然不能忽視……新老世族有怨恨,秦國遲早得生亂…..新老世族的怨恨隻集結在一個人的身上,那就是商鞅,這不公平,但不能改變……殺了商鞅,新老世族可以轉而擁戴新法,不殺商鞅,仇恨之心将永遠不能熄滅……..也就是說,秦國不能沒有新法,不能沒有世族,但是不可以有已經完成變法使命的商鞅……..隻要商鞅在,你就永遠沒有你自己的位置” ,秦惠文王說;“……被撕裂的新老世族,還要用商君的血來粘合……” 于是,秦惠文王下令通緝商鞅,商鞅逃亡,鑒于他坑過的人太多,也鑒于他自己定的犯罪連誅連坐制度,他逃到哪裡,國外沒人收留,國内沒人敢收留。最後,前338年,秦孝公撒手人寰同一年,商鞅在自己的封地商,被殺。死後,屍身被五馬分屍,而非活着被五馬分屍。

《大秦帝國》中台詞,商鞅對甘龍說:“衛鞅雖死猶生,爾等雖生猶死……”确實如此,商鞅雖然死了,但是他變法的各種政策被秦惠文王完整的執行了下來,死了一個商鞅,保證了變法的繼續實行,也為秦統一六國繼續做着貢獻。

商鞅本人雖然是生性刻薄歹毒,但是他的變法和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無人出其右。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秦孝公再多活幾年,也許商鞅能得個善終也不一定呢。

曆史,總是讓人一聲歎息!

“商鞅變法”的大功臣商鞅,真的是被“五馬分屍”而死嗎?
“商鞅變法”的大功臣商鞅,真的是被“五馬分屍”而死嗎?
“商鞅變法”的大功臣商鞅,真的是被“五馬分屍”而死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