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乾隆到底有多愛玉嗎?

古代帝王多喜愛玉器,《左傳》就記載了許多諸侯王之間用玉為禮物進行交往的故事,有的甚至流傳至今。

乾隆在文治武功上都頗有建樹,不僅如此他還自封“十全老人”。在他的統治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同時創造出了中國曆史上無數登峰造極的藝術。在這位千古大帝的愛好中,玉器是必不可少的。

乾隆皇帝喜愛玉器超過曆代帝王。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大多為乾隆時期收集的,他還親自進行鑒别、定級,許多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配置的木托、木座、木匣,都是乾隆時期置辦的,并帶有乾隆欽定的甲乙丙等字樣。

你知道乾隆到底有多愛玉嗎?

蟠龍禦題玉瓶

傳說中的“乾隆工”

乾隆本人愛玉成癖,使得清代宮廷玉器做工之精,器型之衆,使用之廣,數量之多,是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乾隆把當時江南制玉好手調往宮中如意館,并要求宮廷畫家繪制圖樣,日夜趕制玉器。故而當時的玉器不但工好,而且還具有相對的藝術性。最後,就是抛光好。當時的抛光是非常講究的,從粗砂到細砂,再用裝有麥麸的布袋用手一點點揉玉器,這麼做十分浪費人力,卻能把玉質内在的亮揉出來,進而表現出玉質的潤度。

乾隆對于宮廷玉器制造給予極大的關注,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重要的器物,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都一一審查,親自訓示。

是以,後人把乾隆時期玉器的工藝稱為“乾隆工”。

皇帝百姓都把玩,玉從廟堂到人間

乾隆剛繼位時,勵精圖治。到乾隆四十五年前,經濟還算繁榮,外患已絕,而乾隆轉向好大喜功,喜歡奢侈品,存了上萬塊古玉,放在宮中私密處,沒事就去撫摩、賞玩,并給它們編目,評出優劣,終日不已。晚年荒政,以此為甚。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官員到處搜求好玉進獻,這自然刺激了玩玉的風氣。老北京人為何這麼愛玩玉?據說就是乾隆帝推動的。不僅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累,也帶動了工藝的進步。

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這35年間,以宮廷玉器為龍頭,帶動了蘇州、揚州、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玉肆的長足發展。之是以如此,與當時的一個重要曆史事件和具有“玉癡皇帝”雅号的乾隆皇帝的極力推動有密切關系。

你知道乾隆到底有多愛玉嗎?

乾隆禦題白玉山子

乾隆禦題的那些古玉

得到一件珍貴的玉器,乾隆總是題詩吟詠,或表示愉快的心情,或對古人工藝的贊歎,或對其用途略加考證。對于當代所制玉,則是記叙其經過,以為傳承有續。僅據不完全統計,他的禦制詩中有詠玉詩近八百首,僅現存的《禦制谷璧詩冊》就收錄了他在乾隆辛巳年至庚戌年所作詠歎玉谷璧詩54首,展現了他對谷璧的喜愛。

乾隆皇帝曾為衆多宮廷收藏的前代古玉題詩、作記、立說,在兩岸故宮博物院内,都有乾隆留下的題詩、作記的古玉。

為了使人形象地了解當時新疆開采山料玉的情景,他還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阗采玉圖》山子(1765年),題詩于背面:

“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

秋時河水涸,撈得璆琳多;

曲躬逐逐求,甯慮涉寒波。

玉不自言人盡知,那曾隔璞待識之,

卞和三獻刖兩足,審然天下應無玉。”

蘇州工匠利用廢玉料琢成的“桐蔭仕女圖”,是一件表現江南庭園景色的巧奪天工的作品。乾隆題詩:

“相材取椀料,就質琢圖形。

剩水殘山境,桐檐蕉軸庭。

女郎相顧問,匠氏運心靈。

義重無棄物,赢他泣楚廷。”

把它與春秋和氏璧相提并論。

你知道乾隆到底有多愛玉嗎?

乾隆親自命名的玉器

痕都斯坦玉,是回教玉器或伊斯蘭玉器。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的莫卧兒帝國。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東部,亦有"溫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譯名。後來乾隆皇帝按照藏語及回語發音,親自考證,确定譯作"痕都斯坦"。痕都斯坦玉器,頗為清代宮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贊譽,紀曉岚《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可見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納和阗入版圖,随取皆瑤瓊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準戰役取得勝利,出産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和田玉玉貢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對此,乾隆皇帝非常得意,他特制碧玉刻詩大盤以為紀念(現在養心殿後寝)。在禦制《和阗玉》詩中,乾隆寫道:“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稱,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并說:“回城定全部,和阗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随取皆瑤瓊。”

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間兩次平定邊疆之後,新疆每年有2000公斤貢玉運達京師,造辦處及蘇、揚二地将和田玉材廣泛應用,和田玉已然成為宮廷用玉的主流。

『 弘揚古玉文化 提高愛好者 鑒賞鑒定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