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中的這個舍呢,雖然是宿舍的舍,但是他表示的是30裡的意思,那麼退避三舍,自然而然就是向後退讓了90裡,那麼現在呢。

我們用這個成語來比喻,來逃避和回避一些東西,而是避免跟他的直接沖突。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而這個成語呢就出自于左傳,也出自于一段春秋戰國時期的逸聞趣事,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他的前世今生。

在晉文公稱霸,成為了國軍之後呢,對内發展生産對外,也不斷的挑好各個國家發展生産整頓内政的基礎之上,又使得國家的軍事力量不斷的強大。

可以說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都在蒸蒸日上,因為他也非常的希望能夠成為當年的齊桓公那樣的霸主。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成為一個建立霸業的有功之臣,而這個時候呢,周天子就派人來到晉國,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救兵來幫助周天子。

因為周天子當時被手下的一些叛亂,逼得無路可退,是以隻能帶着幾十個随從就落荒而逃,像喪家之犬一樣逃到了當時的正國。

并且他希望各路諸侯國都可以派遣一些部隊和援軍來保護他,來幫助他,然後這時候每一個國家都派了一些人去慰問天子。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并且也派了一些人送去一些必要的食物和盤纏,但是就是沒有人真正的願意派出自己國家的軍隊來幫助他,是以這時候有人就對周天子說。

現在的所有諸侯國當中,能夠擁有真正實力的隻有秦國和晉國,而也正是這兩個國家才能幫助我們打退敵人,平定叛亂而其他的國家就免談了。

是以說這時候,周天子派人到達了晉文公那裡,就是去到了晉國,希望求得一定的援軍,這時候晉文公沒有任何的猶豫和托辭。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他立刻派遣自己國家的軍隊向東進發,把敵人打敗了。并且他還送佛送上天,最後成功地把周天子護送到了京城。

然而這件事結束的之後兩年,宋國的國軍的兒子也來到晉國,想要得到一些幫助想要得到一些救援,因為他知道楚國派領着很多的部隊在攻打宋國。

是以說如果沒有得到救援的話宋國朝不保夕,是以說,進門工就覺得打敗楚國是絕對有必要的,因為他想要成就真正像齊桓公那樣的霸業。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然後他就帶領着他的部隊浩浩蕩蕩的去到中國去救援,當時的楚國并沒有想要和晉文公進行交戰,然後他就派遣着自己的部隊在前線的先退兵。

因為他不想跟晉國針鋒相對,可是當時的将軍程德臣認為宋國遲早是能夠被攻打下來的,切不可半途而廢。

然後他就一意孤行,有一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任性,然後他就去攻擊這時候,當時的楚成王隻派錢給他了,很少一部分軍隊,結果他卻失敗了。這個在日後楚國進軍的時候,晉文公指令所有人都要往後撤,為什麼要往後撤呢?士兵也很不了解。

退避三舍,是誠信,更是一種政策

晉文公就說,我當時答應過楚王,要退避三舍,如果我們不撤的話,那麼我們就違背了道義原則。然後他們就退後到了城濮,才停下來布陣。但即使是這樣退避三舍,卻反其道而行之,恰恰地起到了誘敵深入,這樣的作用最終将楚國的軍隊打敗。

但是晉文公卻依然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這就是退避三舍的故事,他主要講的就是說首先要履行自己所做出的承諾。

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君子應該做的事情,然後就是不能一意孤行,要有智慧,要合理的分析局勢,進而做出我們的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