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對明朝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們大多都認為明朝的兩京制,是朱棣所創立的,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最早提出兩京制的人,是朱棣的老子朱元璋。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朱元璋先建立的北京,位于河南開封

元朝末年,朱元璋以應天(江蘇南京)為基地,崛起于江南。在1368年其建立明朝後,在建都問題上,并未一開始就考慮在南京建都。出于對宋朝曾經輝煌的向往,他曾親自去汴梁(開封),也就是北宋的故都東京看過,打算在那裡建都。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等到明朝的北伐軍,攻破元大都之後,他決定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采取兩京制,南北兼顧,每年春秋巡行于兩京之間,鞏固統一的局面。但是由于此時的明朝北方地區經過長期的戰亂,破壞十分嚴重,無法承受遷都之後的消耗,為此,朱元璋最終未能做出遷都北方的決定,在宣布開封為北京之後不到一年,又取消了這個決定。

開封不行,再度考慮六朝古都西安為北京

但朱元璋至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遷都北方的打算,為此,他還特意安排太子朱标,巡撫陝西監督西安城牆的修建。希望遷都西安,擴大及鞏固明朝對北方的統治,減輕退居漠北沙漠的蒙元殘餘勢力的威脅。同時,為了防禦蒙元殘餘勢力的威脅,朱元璋在長城一線設立漠南諸衛,并将諸王就藩塞北,成為明朝北方之屏障。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元大都是蒙元故都,不考慮

期間也有大臣建議朱元璋遷都北京,認為北京有元朝的宮殿,可以節省建設成本,但老朱認為北京是滅亡後的元朝故都,從情感上不願接受這個蹂躏漢人的前朝舊都,是以不予考慮。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靖難之役,朱棣龍興之地終成北京

等到朱棣後來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自己親侄兒的天下之後,考慮到北京是他的封地,在他看來北京是龍興之地。是以決定遷都北京。并于永樂四年(1406年)正式宣布将要遷都北京。第二年開始,正式開始北京城的修建,從全國調集了數十萬工匠、役夫來到北京開展建都工程。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北京的工程主要分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三個部分。内城大體上與元大都的南部一緻,隻是南垣稍微向外擴充了一部分。

皇城的位置基本上就在元大都宮城的位置,宮殿的規制模仿南京,但更加壯麗恢弘。

由于元朝宮殿在洪武年間已被朱元璋下令拆除,是以紫禁城實際上是建立的,這項恢弘的工程前後共曆時十三年,直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完工。所耗費的資源與人力無法計算。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雖然朱棣确立了北京都城的地位,但還得保證這座都城,能夠擁有足夠的資源生存和發展下去。為此,朱棣在修建北京城的同時,也加緊了對京杭大運河的疏通修繕,以保證南糧北運,供給國都的消耗。經過宋禮、陳瑄等人的督造,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最終能夠由江浙直航北京,年輸送量達到三百餘萬石。

在這一系列條件準備成熟之後,永樂十九年(1621年)正月,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并改北京為京師。

明朝兩京制的創造者,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結語

朱棣遷都京師後,以南京作為留都,并稱南北兩直隸。南京諸司的設定繼續存在,稱為留守。原諸司印信全部移至京師。京師從此成為明朝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朱棣遷都北京,對進一步鞏固明朝北部邊疆,具有積極意義。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