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明朝宦官魏忠賢堪稱史上權力最大的太監,史人稱之九千九百歲,榮寵至極。魏忠賢大字都不識一個,是靠着愛情攀上了明熹宗這棵大樹。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魏忠賢不僅有愛情,而且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三角戀。他在進宮之前也曾有過老婆孩子,傳說是因為賭博賴賬,老婆孩子都被拿去抵了債,為了躲債,魏忠賢一咬牙便淨身入了宮。

一般來說,一個宦官想要在宮中飛黃騰達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識文斷字、富于心機,并且要有強烈的野心。但魏忠賢卻是個文盲,并且進宮之後,又經常被一些奸滑的太監戲弄,是以還得了一個綽号“傻子”。

進宮30年,魏忠賢都還是個東宮才人的夥食管理者,還經常為此沾沾自喜。就這麼一個到了50歲還知足常樂的傻子文盲,他憑什麼能夠坐到日後的高位呢?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魏忠賢靠客氏上位

在古代,太監和宮女常年深處皇宮,為了各自的心理需求,他們往往會結成“菜戶”或“對食”這種類似夫妻的關系。《明史·懿安後傳》中記載了一個現象:“宮人無子者,各擇内監為侶,謂之‘菜戶’,具财物相通如一家,相愛如夫妻。”

魏忠賢的對食叫客氏,客氏是明熹宗的奶媽,缺乏母愛的明熹宗對奶媽的感情非常深厚。攀上客氏之後,魏忠賢很快就成了明熹宗的親信,在53歲的時候成為了宮中最大的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明史》中記載:每當木匠皇帝明熹宗專心緻志做木工活的時候,魏忠賢就拿着奏章請求批閱,而明熹宗每次都随口回答“朕已悉矣,汝輩好自為之”。就這樣魏忠賢慢慢的就攫取了國家的最高權力。

在這段三角戀當中,嚴格來說,魏忠賢是一個插足的小三。魏忠賢剛進宮時,伺候的是宦官魏朝,而魏朝的對食正是客氏。後來魏朝職務越做越高,自然而然事情也越來越多,他跟客氏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此時,炊事班班長魏忠賢就趁虛而入,跟客氏日久生情,逐漸發展為對象。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魏朝後來發現自己帶了綠帽子,就把事情鬧到了皇帝那裡。但是明熹宗隻在乎自己奶媽的感受,讓客氏自己來選擇,結果客氏最終選擇和魏忠賢在一起。魏忠賢就是這樣靠着客氏的關系獲得了皇帝的信任。

魏忠賢清除東林黨人

天啟三年,為了制衡位高權重的東林黨人,一些朝臣開始投靠東廠提督魏忠賢,引發了這位55歲的大太監跟東林黨人之間殘酷的黨争。此時的魏忠賢又是怎樣來對付自己的政敵的?

根據《明儒講學考》中記載:魏忠賢擅政,群小附和造為,凡海内君子一切指為東林黨人。魏忠賢的死黨崔呈秀編寫的《天鑒錄》和《同志錄》分别記載東林黨人和非東林黨中的反對派。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而佥都禦史王紹徽别出心裁編出的《東林點将錄》就如閻王手中的生死簿,則以《水浒傳》中梁山好漢的名号給東林黨人排座次,如三十六天罡星有及時雨葉向高、浪子錢謙益、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楊漣等;七十二地煞有神機軍師顧大章、青面獸左光鬥、旱地忽律遊士任等。

于是魏忠賢就照着花名冊按圖索骥,用地毯式的方法把反對自己的人一個個地全部幹掉或者貶官,也害死了一大批正直的東林黨官員。到天啟五年,清除掉所有政敵後,整個朝廷形成了清一色的魏黨,魏忠賢的權勢達到了頂峰,同時也在衆人的吹捧之下成為了九千九百歲。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魏忠賢的個人崇拜

九千九百歲,就比皇帝少了僅僅一百歲。這也明示着一個道理,太監始終是太監,宦官專權是沒人滿意的,魏忠賢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皇帝的,畢竟史上也沒有太監做皇帝的先例,是以想要“青史留名”就成了他人生的追求。

于是魏忠賢周圍善于察言觀色的趨炎附勢之徒紛紛開始迎合他,就引發了天啟年間狂熱的個人崇拜。

《明史》記載:天啟年間有很多讀書人建議為宦官魏忠賢修生祠。生祠,作為活人的祠堂,一般是百姓為那些造福一方的人所興建。但是為了迎合上意,浙江巡撫潘汝祯第一個上奏給魏忠賢建生祠,明人筆記《先撥志始》記載了這位潘巡撫給皇帝的奏章:“東廠魏忠賢,心勤體國,念切恤民,戴德無窮,公請建祠。”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明熹宗不僅同意,還為第一座生祠賞賜匾額。第一個拍馬屁的潘巡撫為此榮升南京刑部尚書,而浙江巡按的奏疏晚到一天,竟然被罷官。此例一開,建生祠泛濫成災,甚至國子監生陸萬齡還别出心裁,建議在國子監建造生祠,并把魏忠賢與孔子相提并論。

相信各位看官看到這裡的時候都覺得相當的諷刺,一個文盲太監竟然和萬世師表的孔子相提并論,恐怕孔聖人知道之後氣得都會從墳墓裡跳出來。

魏忠賢50歲還是個傻子文盲太監,53歲擁有愛情,55歲達到權勢巅峰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吹捧魏忠賢真是肉麻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除了國子監那位鼓吹把魏忠賢放到孔子旁邊的陸萬齡,當時的薊遼總督閻鳴泰僅他自己一個人就為九千九百歲造了7座生祠;巡撫劉诏行不僅建祠,而且還五拜三扣;吏部尚書魏廣微為了巴結魏忠賢,起先尊他為兄,後來竟自貶輩分,稱他為叔;禮部尚書顧秉謙時已老态龍鐘,竟想認魏忠賢做幹爹,但是考慮到胡須已經白了,于是就讓他的兒子做了魏氏之孫,換言之,按照輩分這個白胡子老爺爺還是做了魏忠賢的幹兒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