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明朝宦官魏忠贤堪称史上权力最大的太监,史人称之九千九百岁,荣宠至极。魏忠贤大字都不识一个,是靠着爱情攀上了明熹宗这棵大树。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魏忠贤不仅有爱情,而且还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三角恋。他在进宫之前也曾有过老婆孩子,传说是因为赌博赖账,老婆孩子都被拿去抵了债,为了躲债,魏忠贤一咬牙便净身入了宫。

一般来说,一个宦官想要在宫中飞黄腾达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识文断字、富于心机,并且要有强烈的野心。但魏忠贤却是个文盲,并且进宫之后,又经常被一些奸滑的太监戏弄,因此还得了一个绰号“傻子”。

进宫30年,魏忠贤都还是个东宫才人的伙食管理员,还经常为此沾沾自喜。就这么一个到了50岁还知足常乐的傻子文盲,他凭什么能够坐到日后的高位呢?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魏忠贤靠客氏上位

在古代,太监和宫女常年深处皇宫,为了各自的心理需求,他们往往会结成“菜户”或“对食”这种类似夫妻的关系。《明史·懿安后传》中记载了一个现象:“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菜户’,具财物相通如一家,相爱如夫妻。”

魏忠贤的对食叫客氏,客氏是明熹宗的奶妈,缺乏母爱的明熹宗对奶妈的感情非常深厚。攀上客氏之后,魏忠贤很快就成了明熹宗的亲信,在53岁的时候成为了宫中最大的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明史》中记载:每当木匠皇帝明熹宗专心致志做木工活的时候,魏忠贤就拿着奏章请求批阅,而明熹宗每次都随口回答“朕已悉矣,汝辈好自为之”。就这样魏忠贤慢慢的就攫取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在这段三角恋当中,严格来说,魏忠贤是一个插足的小三。魏忠贤刚进宫时,伺候的是宦官魏朝,而魏朝的对食正是客氏。后来魏朝职务越做越高,自然而然事情也越来越多,他跟客氏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此时,炊事班班长魏忠贤就趁虚而入,跟客氏日久生情,逐渐发展为对象。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魏朝后来发现自己带了绿帽子,就把事情闹到了皇帝那里。但是明熹宗只在乎自己奶妈的感受,让客氏自己来选择,结果客氏最终选择和魏忠贤在一起。魏忠贤就是这样靠着客氏的关系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魏忠贤清除东林党人

天启三年,为了制衡位高权重的东林党人,一些朝臣开始投靠东厂提督魏忠贤,引发了这位55岁的大太监跟东林党人之间残酷的党争。此时的魏忠贤又是怎样来对付自己的政敌的?

根据《明儒讲学考》中记载:魏忠贤擅政,群小附和造为,凡海内君子一切指为东林党人。魏忠贤的死党崔呈秀编写的《天鉴录》和《同志录》分别记载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中的反对派。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而佥都御史王绍徽别出心裁编出的《东林点将录》就如阎王手中的生死簿,则以《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名号给东林党人排座次,如三十六天罡星有及时雨叶向高、浪子钱谦益、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杨涟等;七十二地煞有神机军师顾大章、青面兽左光斗、旱地忽律游士任等。

于是魏忠贤就照着花名册按图索骥,用地毯式的方法把反对自己的人一个个地全部干掉或者贬官,也害死了一大批正直的东林党官员。到天启五年,清除掉所有政敌后,整个朝廷形成了清一色的魏党,魏忠贤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在众人的吹捧之下成为了九千九百岁。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魏忠贤的个人崇拜

九千九百岁,就比皇帝少了仅仅一百岁。这也明示着一个道理,太监始终是太监,宦官专权是没人满意的,魏忠贤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皇帝的,毕竟史上也没有太监做皇帝的先例,所以想要“青史留名”就成了他人生的追求。

于是魏忠贤周围善于察言观色的趋炎附势之徒纷纷开始迎合他,就引发了天启年间狂热的个人崇拜。

《明史》记载:天启年间有很多读书人建议为宦官魏忠贤修生祠。生祠,作为活人的祠堂,一般是百姓为那些造福一方的人所兴建。但是为了迎合上意,浙江巡抚潘汝祯第一个上奏给魏忠贤建生祠,明人笔记《先拨志始》记载了这位潘巡抚给皇帝的奏章:“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戴德无穷,公请建祠。”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明熹宗不仅同意,还为第一座生祠赏赐匾额。第一个拍马屁的潘巡抚为此荣升南京刑部尚书,而浙江巡按的奏疏晚到一天,竟然被罢官。此例一开,建生祠泛滥成灾,甚至国子监生陆万龄还别出心裁,建议在国子监建造生祠,并把魏忠贤与孔子相提并论。

相信各位看官看到这里的时候都觉得相当的讽刺,一个文盲太监竟然和万世师表的孔子相提并论,恐怕孔圣人知道之后气得都会从坟墓里跳出来。

魏忠贤50岁还是个傻子文盲太监,53岁拥有爱情,55岁达到权势巅峰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吹捧魏忠贤真是肉麻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除了国子监那位鼓吹把魏忠贤放到孔子旁边的陆万龄,当时的蓟辽总督阎鸣泰仅他自己一个人就为九千九百岁造了7座生祠;巡抚刘诏行不仅建祠,而且还五拜三扣;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巴结魏忠贤,起先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分,称他为叔;礼部尚书顾秉谦时已老态龙钟,竟想认魏忠贤做干爹,但是考虑到胡须已经白了,于是就让他的儿子做了魏氏之孙,换言之,按照辈分这个白胡子老爷爷还是做了魏忠贤的干儿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