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罪己诏呢?也就是皇帝表達自己有罪過的诏書。一般王朝出現天災人禍,或者國家管理不善。不是開個釋出會就能了事的,皇帝總會跑出來說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向天下人(主要是向史官)表個态。
最早的最出名的罪己诏,應該是漢武帝的輪台罪己诏。漢武帝晚年依舊不斷發動戰争,不顧百姓死活,結果貳師将軍李廣利不僅大敗,而且逃亡匈奴,漢朝損失慘重。此前漢武帝又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劉據,這一系列的錯誤,使得漢武帝給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诏。
那麼崇祯皇帝有沒有下過罪己诏呢?當然是有下過的,從漢武帝開始,基本上刮個風下個雨,皇帝就會跑出來下個罪己诏。告訴老天爺,這些都是自己的錯誤,不要懲罰王朝的老百姓。是以崇祯皇帝當然也是下過罪己诏的。
崇祯皇帝下罪己诏,基本也是例行公事。
什麼人最不相信神魔呢?我認為封建時代,最不信這些的人應該就是皇帝了。因為他們動不動就跑出來搞一份罪己诏。讓老天爺把所有的罪過都怪罪到皇帝身上,千萬不要迫害他的百姓。
皇帝有這麼好心嗎?平日裡錦衣玉食,百姓都是他的錢袋子,他們怎麼可能舍得讓老天爺把災難降在他們頭上呢?所謂罪己诏,不過就是作秀罷了。他們自己不迷信那些東西,但是他希望老百姓們迷信這些東西,當然是在一定限度下相信。這樣一來,皇帝等于什麼成本都不用花,就完美地解決了天災人禍的負面影響。

朱由檢
崇祯皇帝一生有下過六次罪己诏,每一次都是王朝發生了比較巨大的災禍。畢竟是亡國的時代,自然是有與衆不同的災禍。
第一次,崇祯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攻占了大明王朝的中都鳳陽,這裡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是大明王朝的龍脈所在。老朱家的祖墳被人給挖了,崇祯皇帝覺得十分傷心,是以就發了一份罪己诏。
第二次,崇祯十年(1637年),北方大旱蝗蟲四起,莊稼是顆粒無收。百姓們易子而食,一片荒涼。可是崇祯皇帝依舊在征三饷,結果百姓們四處造反。無奈之下,崇祯皇帝隻好再次下罪己诏,表示幹旱蝗災都是因為官員腐敗導緻的。
第三次,崇祯十五年(1642年),内憂外患之下,李自成攻破開封城,淹死了數十萬百姓,而清軍再次闖關成功,掠殺山東百姓。崇祯皇帝覺得自己十分無能,為了表達自己在軍事上失當的指揮,他再次下發罪己诏。
李自成
第四次,崇祯十六年(1643年),基本上跟第三次一樣,因為李自成和張獻忠攻占了大片土地,荊襄之地全都落入了賊寇之手。與此同時遼東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崇祯皇帝下發罪己诏,認為自己用人不當。
第五次,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破潼關,兵臨京城城下。這個時候距離京城陷落,大明亡國,也沒多長時間了。崇祯皇帝表示要親自帶兵讨伐李自成,想要激勵手下将士用命。在這種情況下,崇祯發出罪己诏。
第六次,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李自成兵臨城下後的一天,京城陷落。崇祯皇帝在後宮殺掉了一系列女眷後,跑到煤山上自殺了。在自殺前,崇祯釋出了最後一道罪己诏,是寫在自己的錦袍之上的。意思很簡單,表示自己做了17年皇帝,都是大臣們耽誤了自己。這皇帝他也做不成了,希望賊人不要傷害百姓就好。
這六份罪己诏,基本上就是例行公事。除了最後一份罪己诏稍微有點真情流露,其他五份跟之前那些皇帝的罪己诏,沒什麼兩樣。
崇祯皇帝的罪己诏,有發揮什麼作用嗎?
在古代,皇帝發罪己诏,一般都是為了平息衆怒。比如天災出現以後,極有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一時之間百姓沒飯吃,那就比較容易引發叛亂。
罪己诏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的罪己诏可以起到安撫百姓的作用。是以每次天災出現以後,一般皇帝都會出來發一份罪己诏,可能上面的内容就是抄襲上一代皇帝留下來的。是以說罪己诏基本上就這麼一個作用,讓百姓們知道,皇帝雖然山珍海味地吃着喝着,但是内心還是想着你們的,你們千萬不要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看看朕給你們畫的一張大餅,是不是又大又圓?
這還真的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要是沒用的話,皇帝才懶得搞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呢。那麼崇祯皇帝的這幾份罪己诏,有沒有發揮作用呢?
很可惜的是,并沒有。因為崇祯皇帝是亡國之君,當時的明朝,都讓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給搞得差不多了,崇祯皇帝上台以後,大明早就是千瘡百孔了。
在這種情況下,崇祯皇帝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似乎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了。這件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老百姓的心,他已經挽回不來了。
張獻忠
李自成集團占據西北地區,張獻忠占據西南。多爾衮大軍在關外虎視眈眈,就連崇祯皇帝管轄範圍之内的大臣們,都不聽從崇祯皇帝的調遣,崇祯皇帝就算謝罪一萬次,又能怎樣呢?左良玉号稱擁兵百萬,鄭芝龍富可敵國,可是崇祯皇帝亡國的時候,他們眉頭都不皺一下。
崇祯皇帝發罪己诏當然是沒錯的,王朝出現如此多的災難,發罪己诏非常有利于自己的統治,至少表明了自己想要治理好這個國家的心态。
可惜的是,這一招在災禍比較少或者比較單一的情況下,才比較奏效。而崇祯皇帝所面臨的災禍,基本上具備所有亡國的征兆。不光是災荒年年有,造反尋常見。關外的鐵蹄早就已經垂涎中原大地,手下的将士全都不聽從崇祯皇帝的調遣,崇祯皇帝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殉國,似乎也沒有其他出路了。
罪己诏用在尋常災禍上或許還能解決問題,可這一次不行。崇祯皇帝沒有任何創新的思路,隻能算是一個平庸的皇帝,亡國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