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金帳汗國

13世紀的亞歐大陸,蒙古鐵蹄所向披靡,無往不勝。蒙古第一次西征後,成吉思汗親自規劃了四個兒子的“兀魯思”,蒙古四大汗國初具雛形。其中,長子術赤領有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北至北極圈的遼闊地域。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1236年,術赤之子拔都統帥“長子軍”進行第二次西征。短短幾年時間,蒙古大軍先後征服裡海布噶爾王國、欽察草原、克裡木及伏爾加河到第聶伯河的廣大地區,包括基輔羅斯在内的東歐平原斯拉夫各族悉數被滅。

1242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在打下的地盤上建立起欽察汗國,因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又名金帳汗國,在四大汗國中疆域最為廣闊。當然,羅斯各公國都成為欽察汗國的附屬國,莫斯科公國此時還沒冒出來。

到了14世紀末,欽察汗國開始走向衰落,花剌子模、克裡木等相繼分裂出去,同時又遭崛起于中亞的帖木兒帝國侵襲。15世紀,欽察汗國分裂成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裡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國。

莫斯科公國

龐大的欽察汗國四分五裂了,在其僅剩的疆土上,新成立的大帳汗國宣稱繼承金帳汗國的正統汗位。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彼時,在它北面的莫斯科公國悄然崛起,在它南面的克裡米亞汗國虎視眈眈,“正統”的大帳汗國沒有想到,自己即将被這兩個昔日的手下滅掉。

1478年,伊凡三世宣布停止向金帳汗國繳納貢賦,阿合馬汗随即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強迫其納貢。善于縱橫捭阖之術的伊凡三世與克裡米亞汗國結成聯盟,大公清楚,克裡米亞汗國的背後是強大的奧斯曼帝國。

1480年,阿合馬汗從烏格拉河對峙中撤退,伊凡三世取得勝利,莫斯科公國終于擺脫了蒙古人的控制。雖然獨立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金帳汗國的廢墟上又崛起一個克裡米亞汗國,這個後來給俄羅斯人帶來無數噩夢的“奧斯曼帝國之鞭”。

克裡米亞汗國最終攻克了薩萊,把金帳汗國送進了曆史的墳墓。然而,對俄羅斯來說,威脅依然存在,如何徹底走出陰影獨立發展成一個東歐強國?無論是後來的莫斯科公國大公還是俄羅斯帝國沙皇,這将成為他們為之奮鬥的目标。

欽察汗國滅亡後,莫斯科公國于16世紀前期占領了卡馬河沿岸和烏拉爾地區,在這個俄羅斯民族重要的曆史轉折時期,伊凡雷帝登場了。

伊凡雷帝

因母親是金帳汗國大汗的後裔,伊凡四世繼承了蒙古人熱衷擴張領土的天性,這位生性殘忍、冷酷無情的大公立志建立俄羅斯民族主導的“第三羅馬”。

不管是因為出生時電閃雷鳴,還是杖斃親生兒子,開展殘酷清洗,這個首任沙皇獲得了伊凡雷帝的響亮稱号。

在領土擴張方面,伊凡四世為龐大的俄羅斯帝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其功績絲毫不在後來的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之下。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喀山汗國

在1547-1552年的遠征中滅掉喀山汗國,從此以後俄羅斯軍事實力超過蒙古人。攻滅喀山是俄羅斯曆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不僅領土向東大幅推進,蒙古人從此不再成為威脅。

阿斯特拉罕汗國

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國,進而吞并大諾蓋汗國和巴什基爾亞,使北高加索諸多民族歸順俄羅斯,俄羅斯在伊凡四世時期開始成為多民族國家。

西伯利亞汗國

攻滅喀山汗國後,俄羅斯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地域遼闊的西伯利亞。到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也臣服于伊凡四世,1579年被完全占領。

克裡米亞汗國

1572年,伊凡四世麾下軍隊在莫洛季戰役中打敗克裡米亞汗國。作為克裡米亞汗國的撐腰者,當時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處于鼎盛時期。

此戰不僅給克裡米亞汗國以迎頭痛擊,還一舉挫敗了奧斯曼帝國統治俄羅斯乃至整個東歐的圖謀。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相比西方,東南方向始終不是俄羅斯擴張的主要方向,為了和波蘭、瑞典争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伊凡雷帝在1558年發動了利沃尼亞戰争。

戰争耗費了伊凡四世一生大部分精力,俄國最終因孤立無援而失敗,這個夙願直能等100多年後由彼得大帝完成了。

克裡米亞汗國,原為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屬地。1430年,拔都的一名後裔在這裡立國,該家族是虔誠的穆斯林,是以克裡米亞汗國具有強烈的伊斯蘭色彩。

于此同期,奧斯曼土耳其異軍突起,同為穆斯林的克裡米亞汗國自然與之親近。

年輕的克裡米亞汗國富有活力,為了擴張伊斯蘭教勢力和共同對抗東歐平原的斯拉夫人,克裡米亞汗國在奧斯曼帝國支援下不斷侵襲東歐大地:

他們從波蘭掠走黃金和紡織品,從烏克蘭掠走牲畜和蜂蜜,從俄羅斯掠走毛皮和琥珀,從所有斯拉夫人那裡掠走他們的妻兒,一時間弄得天怒人怨。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克裡米亞汗國雄心勃勃要在伏爾加河沿岸建立一個強大的穆斯林帝國,這就不可避免與俄國産生沖突。瓦西裡三世期間,俄羅斯忙于在西方開疆拓土,對克裡米亞汗國的侵略擴張采取消極的防禦措施。

為此,俄國不僅每年征派數萬軍隊布防在邊境,還向克裡米亞汗國繳納歲币以求自保。克裡米亞汗國實際上成為奧斯曼帝國在克裡米亞半島的代理人,有老大在背後撐腰,“奧斯曼帝國之鞭”不時抽打俄羅斯。

焚燒莫斯科

1558-1596年間,克裡米亞汗國對俄國的進犯高達30次之多。就在伊凡雷帝全力進行利沃尼亞戰争的1571年,克裡米亞可汗得到立陶宛的重金賄賂,在奧斯曼帝國支援下率12萬大軍氣勢洶洶殺向俄羅斯。

克裡米亞軍隊在東歐草原穿行無阻,于1571年5月攻入了莫斯科,這次入侵令莫斯科蒙難,比幾十年後波蘭人那場兵圍莫斯科還要屈辱。

兵臨城下之際,伊凡四世仍嚴詞拒絕歸還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僥幸在屬下的拼死保護下逃出了鞑靼人的魔爪。

克裡米亞汗國,為何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報!

莫斯科變成了鞑靼人的樂園,瑰麗的宮殿盡數被毀,生靈塗炭白骨皚皚。5月24日,鞑靼人臨走前放了把火,風向把火燒向莫斯科,城裡的木建築、宮殿被完全燒毀。這是莫斯科曆史上最嚴重的火災,估計傷亡高達10萬。

直到二百年後的葉卡捷琳娜時期,沙俄在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争中取得勝利,克裡米亞汗國脫離奧斯曼帝國附屬俄羅斯。1783年,俄羅斯再也等不及了,一口吞掉這個給他們帶來無數噩夢的彈丸小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