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金帐汗国

13世纪的亚欧大陆,蒙古铁蹄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蒙古第一次西征后,成吉思汗亲自规划了四个儿子的“兀鲁思”,蒙古四大汗国初具雏形。其中,长子术赤领有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北至北极圈的辽阔地域。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1236年,术赤之子拔都统帅“长子军”进行第二次西征。短短几年时间,蒙古大军先后征服里海布噶尔王国、钦察草原、克里木及伏尔加河到第聂伯河的广大地区,包括基辅罗斯在内的东欧平原斯拉夫各族悉数被灭。

1242年,拔都结束西征回到伏尔加河上,在打下的地盘上建立起钦察汗国,因拔都的大帐使用金顶,又名金帐汗国,在四大汗国中疆域最为广阔。当然,罗斯各公国都成为钦察汗国的附属国,莫斯科公国此时还没冒出来。

到了14世纪末,钦察汗国开始走向衰落,花剌子模、克里木等相继分裂出去,同时又遭崛起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侵袭。15世纪,钦察汗国分裂成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国。

莫斯科公国

庞大的钦察汗国四分五裂了,在其仅剩的疆土上,新成立的大帐汗国宣称继承金帐汗国的正统汗位。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彼时,在它北面的莫斯科公国悄然崛起,在它南面的克里米亚汗国虎视眈眈,“正统”的大帐汗国没有想到,自己即将被这两个昔日的手下灭掉。

1478年,伊凡三世宣布停止向金帐汗国缴纳贡赋,阿合马汗随即出兵进攻莫斯科公国强迫其纳贡。善于纵横捭阖之术的伊凡三世与克里米亚汗国结成联盟,大公清楚,克里米亚汗国的背后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1480年,阿合马汗从乌格拉河对峙中撤退,伊凡三世取得胜利,莫斯科公国终于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虽然独立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金帐汗国的废墟上又崛起一个克里米亚汗国,这个后来给俄罗斯人带来无数噩梦的“奥斯曼帝国之鞭”。

克里米亚汗国最终攻克了萨莱,把金帐汗国送进了历史的坟墓。然而,对俄罗斯来说,威胁依然存在,如何彻底走出阴影独立发展成一个东欧强国?无论是后来的莫斯科公国大公还是俄罗斯帝国沙皇,这将成为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钦察汗国灭亡后,莫斯科公国于16世纪前期占领了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地区,在这个俄罗斯民族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伊凡雷帝登场了。

伊凡雷帝

因母亲是金帐汗国大汗的后裔,伊凡四世继承了蒙古人热衷扩张领土的天性,这位生性残忍、冷酷无情的大公立志建立俄罗斯民族主导的“第三罗马”。

不管是因为出生时电闪雷鸣,还是杖毙亲生儿子,开展残酷清洗,这个首任沙皇获得了伊凡雷帝的响亮称号。

在领土扩张方面,伊凡四世为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功绩丝毫不在后来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之下。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喀山汗国

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掉喀山汗国,从此以后俄罗斯军事实力超过蒙古人。攻灭喀山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不仅领土向东大幅推进,蒙古人从此不再成为威胁。

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进而吞并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俄罗斯在伊凡四世时期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

西伯利亚汗国

攻灭喀山汗国后,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进入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四世,1579年被完全占领。

克里米亚汗国

1572年,伊凡四世麾下军队在莫洛季战役中打败克里米亚汗国。作为克里米亚汗国的撑腰者,当时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处于鼎盛时期。

此战不仅给克里米亚汗国以迎头痛击,还一举挫败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俄罗斯乃至整个东欧的图谋。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相比西方,东南方向始终不是俄罗斯扩张的主要方向,为了和波兰、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伊凡雷帝在1558年发动了利沃尼亚战争。

战争耗费了伊凡四世一生大部分精力,俄国最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这个夙愿直能等100多年后由彼得大帝完成了。

克里米亚汗国,原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属地。1430年,拔都的一名后裔在这里立国,该家族是虔诚的穆斯林,因此克里米亚汗国具有强烈的伊斯兰色彩。

于此同期,奥斯曼土耳其异军突起,同为穆斯林的克里米亚汗国自然与之亲近。

年轻的克里米亚汗国富有活力,为了扩张伊斯兰教势力和共同对抗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克里米亚汗国在奥斯曼帝国支持下不断侵袭东欧大地:

他们从波兰掠走黄金和纺织品,从乌克兰掠走牲畜和蜂蜜,从俄罗斯掠走毛皮和琥珀,从所有斯拉夫人那里掠走他们的妻儿,一时间弄得天怒人怨。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克里米亚汗国雄心勃勃要在伏尔加河沿岸建立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帝国,这就不可避免与俄国产生冲突。瓦西里三世期间,俄罗斯忙于在西方开疆拓土,对克里米亚汗国的侵略扩张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

为此,俄国不仅每年征派数万军队布防在边境,还向克里米亚汗国缴纳岁币以求自保。克里米亚汗国实际上成为奥斯曼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代理人,有老大在背后撑腰,“奥斯曼帝国之鞭”不时抽打俄罗斯。

焚烧莫斯科

1558-1596年间,克里米亚汗国对俄国的进犯高达30次之多。就在伊凡雷帝全力进行利沃尼亚战争的1571年,克里米亚可汗得到立陶宛的重金贿赂,在奥斯曼帝国支持下率12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向俄罗斯。

克里米亚军队在东欧草原穿行无阻,于1571年5月攻入了莫斯科,这次入侵令莫斯科蒙难,比几十年后波兰人那场兵围莫斯科还要屈辱。

兵临城下之际,伊凡四世仍严词拒绝归还喀山与阿斯特拉罕,侥幸在属下的拼死保护下逃出了鞑靼人的魔爪。

克里米亚汗国,为何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伊凡雷帝:此仇必报!

莫斯科变成了鞑靼人的乐园,瑰丽的宫殿尽数被毁,生灵涂炭白骨皑皑。5月24日,鞑靼人临走前放了把火,风向把火烧向莫斯科,城里的木建筑、宫殿被完全烧毁。这是莫斯科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估计伤亡高达10万。

直到二百年后的叶卡捷琳娜时期,沙俄在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克里米亚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附属俄罗斯。1783年,俄罗斯再也等不及了,一口吞掉这个给他们带来无数噩梦的弹丸小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