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走路的時候雙臂垂落,東西為何掉不出來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在裝東西時,都喜歡将東西放在口袋中,或是放在背包中,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的衣服大都是長袍加身,從外看其設計是沒有什麼口袋的,一時間古人東西會裝在哪裡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疑點和槽點。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走路的時候雙臂垂落,東西為何掉不出來

但是大家在古裝劇的時候,會看到這些電視劇中的“古人”都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将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裝在自己的袖口裡,可是在看到這個“操作”的時候,大家心裡一定和我一樣有一種不解,那就是這樣裝東西的時候我們暫且不說能夠裝多少,就是攜帶起來也好像不太友善。

古人的穿衣傳統

在古代的時候,最為重視的便是人和人的等級,如果一個人的等級過高,他的穿着、出行以及宅院都會是很大氣磅礴的。這樣的目的便是在封建王朝中建立一個嚴格的等級架構,正是因為有了一個這樣的架構,才使得在那時整個國家的運轉都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其實能夠穿大袖子和絲綢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一般在古代能夠如此穿着的大都是官員一類的人,因為古代時為了限制和打壓商人,是以曆朝曆代的時候政府都不允許他們穿絲綢制成的衣服。是以,能夠穿大袖子衣服的便隻剩下了一些身份高貴的人。而一些平民和商人基本穿着的便是粗布之一了。但是随着後來對商人的放寬,是以大家在看近代王朝曆史的時候,也是有商人可以穿絲綢的。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走路的時候雙臂垂落,東西為何掉不出來

在兩個袖子中有口袋

口袋的設計可不是現代的産物,它是随着曆史的進步和發展出現的。其實在古人的兩個大款袖子中,藏有一個方向和袖口相反的口袋,古人在接過東西的時候會将一些簡單好裝的東西放進袖中口袋。

關于袖口裝東西的曆史有很多,例如我們來說一說明末時期的崇祯帝。當時的他可謂是臨危受命,可是在即将進宮當皇帝的時候,他害怕宮中的食物會有毒,是以便在袖口的口袋中裝了一些幹糧和面餅,到了晚飯的時候再拿出來食用,我們由此便可以看出古代時期大袖口中的口袋會有多大。

除此之外,在乾隆年間的時候也有一件事,可以反映出袖中的口袋,這件事情便是乾隆請官員們吃“白水煮肉”。

這種對肉的烹調方法其實是極其簡單粗暴的,首先皇室會先将大塊的煮肉放進白水中進行水煮,在等到這塊肉煮熟後,便将其撈出來祭祀祖先,然後再分給大臣們食用。因為這種肉的烹調手法過于簡單粗暴,是以人們在吃的時候常常難以下咽,為了解決掉這樣的問題,官員們便在皇帝賞賜這種“白水煮肉”前将事先準備好的調料包放在袖口口袋中,然後在吃的時候偷偷的塗抹在肉上,這樣便會使得肉沒有那麼難吃。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走路的時候雙臂垂落,東西為何掉不出來

腰包的作用

除了袖口的口袋外,古人在裝物件的時候,還喜歡将這些東西放進腰包和荷包中,然後再别在腰上,進而友善取用。因為這種荷包和腰包的有限,是以在很多時候,這樣的腰包隻能裝下很少的東西,例如銀兩、首飾以及幹糧。

如果是地位很顯赫的人,他們在出門的時候身邊都會有一兩個仆人,是以他們在放東西的時候隻要将其交給仆人就可以了。除了袖口的口袋、荷包、腰包外,還有包袱等可以為古人提供儲存和便捷的方式。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走路的時候雙臂垂落,東西為何掉不出來

就客觀來說,古人出門在外帶東西還是很不友善的,哪像我們現在隻要一條工裝褲外加一個背包,就可以将很多東西裝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