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世紀武漢市八大特産,全部成為非遺,如今年銷量超十億元

上世紀武漢市八大特産,包括漢繡、武漢汾酒 、黃陂泥塑、重糖烘糕 、高洪太銅鑼、新洲油面 、青山麻烘糕 、曹正興菜刀全部成為非遺,如今年銷量超十億元。

作者 華中城市研究院院長馮煜晖

漢繡

漢繡與蘇繡、湘繡等同為全國名繡,清朝和民國初年,漢繡店鋪遍及三鎮,主要品種有桌圍椅背、門簾帳4沿、堂彩屏風、戲衣等,曾在1910年的南洋賽會和1915年的巴拿馬賽會獲金質獎牌。漢繡戲衣在全國有很高聲譽,其針法有70多種,做工精細,成品挺括,圖案富于變化,花紋古樸豔麗,色彩光豔奪目。

上世紀武漢市八大特産,全部成為非遺,如今年銷量超十億元

著名京戲大師梅蘭芳、程硯秋、袁世海、高盛麟,漢劇名流朱洪壽、餘洪元、大和尚、牡丹花、陳伯華等都曾訂制演出戲衣。近年《闖王旗》、《花牆會》、《徐九經升官記》等電影戲曲片裡的服裝,也是漢繡戲衣。

武漢汾酒

武漢的白酒生産,在康熙年間的《武昌府志》中己有記載。在清末糟坊中,“老大有”、“老天成”等比較有名,他們采用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傳統工藝釀酒,稱為“漢汾”,曾在1916年巴拿馬萬國評酒會上獲獎。解放後,在老天成等基礎上建成的武漢酒廠生産出的特制漢汾,則改稱為黃鶴樓酒,黃鶴樓牌清香型漢汾酒,透明清亮,入口醇甜,暢售省内外,1980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産品;特制漢汾酒為清濃香型大曲酒,“聞有清香,飲有濃香”,入口平柔,回味綿長,1979年評為湖北省優質産品;特制黃鶴樓清香型白酒,清澈透明,香味純正,入口醇厚綿軟,後味爽朗幹淨,1984年連獲國家品質獎金牌、全國輕工系統酒類品質大賽金杯獎和第四屆全國白酒品質評比清香型酒最高分。

黃陂泥塑

曆史悠久,據記載:漢陽歸元寺在清道光年問雕塑的五百羅漢(鹹豐2年毀于兵燹),以及現存的五百羅漢(光緒年間重塑)均出自黃陂民問藝人之手。

上世紀武漢市八大特産,全部成為非遺,如今年銷量超十億元

泡桐的黃陂泥塑工藝廠,從1979年建廠以來,以生産室内小型裝飾雕塑為主,行銷國内外市場。該廠創作産品有“李白”、“屈原”、“杜甫”、“魯迅”、“木蘭從軍”等等,均深受社會歡迎。該廠産品在全省品質評比中,曾獲總分第1名。部分産品遠銷歐美南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1種作品曾被選送美國展銷。

重糖烘糕

創制于清光緒庚子年(1900年),為黃陂武湖五通口李祥泰特産。用大米、食油、桂花、八角、蓋面、黃松糖、黑芝麻等原料,通過兩次蒸、烘而成。上口酥脆香甜。享譽百餘年,暢銷省内外。1981年,在農墾部主持的全國糕點鑒評會上,獲優質産品獎。

高洪太銅鑼

全國四大名鑼之一的漢啰即是黃陂高洪太的銅鑼。其獨特之處是音色好、音量長,餘音袅袅動人,并且靈活喜手,厚薄适度。如高、中、低虎音鑼,發音似虎之哼聲。是以高洪大銅鑼,享譽遐迎。現有産品 64 種,其中虎音鑼、廣鐵被列為輕工部1977 年、 1980 年優質産品而最負盛名。蘇鑼、小鑼、小鐐曾分别獲得1982 年全國評比第1、2、3 名。

新洲油面

新洲著名面點。面絲細,内空心。用面粉加鹽拌水揉和,盤成粗條,再用油浸,搓成圓條,扯于長竹筷,經過發酵後,插在木架上,拉長成細絲,曬幹割下紮捆即成。以幸福鄉餘茂卿、徐早香(女)制作的最佳。

青山麻烘糕

用優質糯米、飽滿的黑芝麻、名産桂花和上等棉白糖精制而成,糕片厚薄一緻,糖麻分布均勻,香甜酥脆,疏松爽口,是著名的特産品。武漢居民除食用外,還常于饋贈。全國各地均有銷售,并有少量出口。1981年獲湖北省優質産品稱号、1982年在全國兒童生活用品展銷會上頗受歡迎。

上世紀武漢市八大特産,全部成為非遺,如今年銷量超十億元

曹正興菜刀

曹正興菜刀是傳統的名牌産品,至今有 140 多年曆史。它以前切後砍、切姜不帶絲、切肉不帶筋、砍骨不卷口而聞名。曹正興菜刀的創始人曹月海,是黃陂祁家灣曹家大灣人。他在選料、鍛坯、夾鋼、津火等工序上,非常嚴格,創造出兩種獨特方法,即"熏煙法"和"石擊火花鑒别法"用以檢驗刀闆是否平正,庫薄是否合乎要求 鋼火硬度是否恰到好處。建國後,曹正興菜刀的傳統技藝,由其子孫繼承下來,在政府的支援下,更上一層樓,逐漸走向機械化。花色品種已增加到 300多樣。60 年代以來,遠銷港澳和日本、模裡西斯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