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在成都,說到兔子腦殼,馬上就會有大量喜歡吃兔子腦殼的人,已經被引向了同樣的方式。這是因為成都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喜歡吃兔腦殼的城市。據不準确統計,全國兔腦殼年銷售額為5億隻,四川省将吃掉3億隻,成都将吃掉2億隻。"2013年,劉明基在成都雙流媽媽的兔頭金牛座店的這家店裡賣出了18萬隻兔腦殼。(成都商報,2015年7月27日)
成都人吃的兔腦殼并不全是成都兔,很大一部分是冷凍商品從省内運來的。近年來,成都市場五分之一的兔腦殼是進口的(成都人也特别喜歡吃雞爪,美鳳爪的名字,一半也是進口的),這樣人們就可以保證成都人每天都能吃到兔腦殼,總是不斷的貨。現在有經驗的食客都知道,如果今天買的兔子腦殼比平時大,很可能是從法國或紐西蘭進口的。說到這裡,外國人大概不了解,成都市場兔子腦殼是絕大多數的銷量而不是斤斤計較的銷量。如果是七元一,買一大當然比買一小快樂,因為肉多了。不過,這類買家并不是很内幕,真正的内幕買家買的不是大,隻買小,因為他們覺得當地的兔腦殼肉緊,味道好吃。
嚴格來說,成都人從來不說吃兔腦殼,而是說啃兔腦殼,兔字也是孩子。吃和啃,很不一樣,大家都明白,當然不用贅述。那成都人為什麼喜歡咬兔子腦殼呢?
首先,小兔子腦殼可以做成各種口味,如五香、辣、醬等。在烹饪方式上,最多的是鹵素,有烤的,有煮熟的啤酒,有兔火鍋,有兔幹鍋,著名的雙流母兔頭被炸出來。
其次,兔腦殼雖然小,但所有動物性食物的味道都是最多樣化的食物,其作用的基本程式是"一二份三自由",進口的主要順序是吃臉(成都方言讀杯的孩子的聲音)肉,也被稱為鰓,即兔身體最嫩最香的瘦肉, 雖然小卻很豐滿,第二種是吃兔子舌頭,顯然有半脆的感覺,吃遍了整個兔子全身隻有這個地方,第三次是吃兔子,開始有點硬,但後來感覺有點脆,很脆,第四次是吃眼睛,爆裂後,有眼液流出, 味道很特别;最後,清洗整個兔腦殼外附部位如眼睑肉、腦表皮等,在每個兔腦殼中得到不同的收獲。一家賣兔子腦殼的小店有一個光滑,雖然不是很好,但也展現了成都人的"兔腦殼文化":"兔子頭先張開,吃舌頭再吃臉頰。再吃黑圈,兔子的大腦最好挖出來。向各個方向啃幹淨,然後取一個并打開它。"
在啃兔子腦殼的功夫中,成都人有以下蔣人吃螃蟹。不同的是,下遊的人們吃螃蟹要用一套十幾件專業工具,成都人啃兔子腦殼完全是靠手用牙齒用舌頭,自力更生。
再說一遍,如果抓過幾次兔子腦殼,或者幾個人一起啃兔子腦殼,就會逐漸産生一種成就感,也就是說,啃咬兔腦殼的技術會逐漸提高,想要和别人一比一比自己啃兔子的基本技能,一是比速度,二是比啃清楚, 三是比剩餘骨頭更完整的完整性(内行人要保留一個完整、幹淨的兔子頭骨)。隻要你有興趣,自私自利,它的快樂是無止境的。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從小就喜歡兔腦殼,從七分錢一到七元一,我經曆了成都兔腦殼發育的全過程。成都早年最有名的玄兔頭店是今天開的高科技西區羊西線路邊的一家店,我特意問過;有一年,我的學生劉傳友聽說東郊有個大排檔一隻兔子腦殼很好,他帶我去了。現在老了,不想跑來跑去,我會認出一家品質值得信賴的店來買,這是華新鄭街,大約兩個月買一次,每次是十幾個。
順便說一句,國外朋友,在诙諧的成都方言中,啃兔子腦殼這個詞還有另一個含義,就是接吻。為什麼成都人叫親吻兔子的腦殼?你可以慢慢地親身體驗。(摘自|袁廷東說四川菜鄉風味,四川文藝出版社作者|袁廷東)
王鑫編輯 負責編輯:董曉軒 稽核: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