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羅馬尼亞是一個位于巴爾幹地區的國家,從地理位置來說,羅馬尼亞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環境。從資源來說,喀爾巴阡山脈的礦産資源和羅馬尼亞平原的石油資源,也決定了它在經濟上可以算得上是地方一小強。

隻不過這個國家所處四戰之地,曆史上曾多次慘遭瓜分和侵略。尤其是構成羅馬尼亞的三公國之一的摩爾多瓦,更是四戰之地中的四戰之地,曆史上先後被波蘭人,匈牙利人,奧斯曼人,俄羅斯人争奪。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早在14世紀,摩爾多瓦還叫摩爾達維亞公國,商人可以沿着德涅斯特河順流直下,一路進入黑海然後與拜占庭和塞爾柱人貿易。或者通過黑海進入頓河,然後一路抵達伏爾加河南部地區,和斯拉夫人以及土庫曼人進行貿易。同時德涅斯特河也是摩爾多瓦抵禦金帳汗國侵略的防線,有效防止了蒙古人對巴爾幹地區的威脅。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這一時期的羅馬尼亞分為三個公國,摩爾達維亞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公國是特蘭西瓦尼亞和瓦拉幾亞,你沒聽錯,就是德古拉伯爵傳說發源地的瓦拉幾亞。這三個公國共同構成了羅馬尼亞,他們之是以叫做羅馬尼亞的原因,是因為這裡曾經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當地人早早就接受了羅馬文化,甚至不少人還有着西羅馬人血統。

當時的巴爾幹南部地區,主流文化是希臘文化。這三個公國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仍然保留了濃厚的西羅馬文化傳統,是以這三個公國與東羅馬,希臘和俄羅斯的關系都不太好。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大家也都知道巴爾幹地區是個是非之地,尤其巴爾幹南部地區位于歐亞大陸交彙處,自然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了。是以匈牙利人窺探特蘭西瓦尼亞,東羅馬和塞爾柱人窺探瓦拉幾亞,東西斯拉夫人,也就是波蘭人和俄羅斯人,窺探摩爾達維亞公國的領土。

14世紀中期,匈牙利成功占領了特蘭西瓦尼亞,幸運地還占領了摩爾達維亞,如願以償獲得了黑海出海口,對于内陸國家來說,出海口可以說就是一種夙願,隻有有了出海口,才能刺激經濟發展。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雖說匈牙利統治下馬爾紮人和摩爾達維亞人,組成了共同防禦蒙古人的軍事聯盟。但這個聯盟實際上格外脆弱,匈牙利國王想要的隻是領土,在他的眼裡,當地人不過是王國的經濟附屬品,匈牙利國王試圖從當地人身上榨出每一分錢來,結果不堪重負的摩爾達維亞人(摩爾多瓦)被迫揭竿而起,趕走了匈牙利人。

從此羅馬尼亞三公國開啟了統一之路,隻不過匈牙利牢牢控制着北特蘭西瓦尼亞,而且由于匈牙利和條頓騎士團國向當地大批移民,也使得當地文化風俗産生了巨大的變化。三個公國此後很難再走到一起,收複失地也就成了羅馬尼亞人數百年來的夙願。

大家都知道,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馬尼亞臨陣反水,協助蘇軍打匈牙利時比蘇軍還勇猛,匈牙利軍和羅馬尼亞軍的厮殺,甚至把見過大場面的蘇聯人和德國人都驚呆了。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拜占庭帝國滅亡以後,奧斯曼帝國開始侵略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摩爾多瓦),盡管兩個公國試圖組織抵抗,但面對數量龐大的奧斯曼軍隊,一切都顯得是徒勞的。寡不敵衆的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摩爾多瓦)隻能選擇向奧斯曼俯首稱臣。就這樣大批奧斯曼貴族和塞爾柱人被遷移到了兩個公國的土地上,形成了奧斯曼貴族和達契亞貴族混居的形勢。

後來奧地利王國和俄羅斯帝國聯手進攻奧斯曼控制的巴爾幹地區,奧地利占領了特蘭西瓦尼亞,俄羅斯占領了摩爾達維亞部分地區。這也導緻了摩爾達維亞被一分為二,俄羅斯主要控制着當地東北部,奧斯曼控制着德涅斯特河西岸和黑海沿岸地區,這個格局一定程度上也算為後來摩爾多瓦的領土分界挖了坑。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奧斯曼帝國衰敗以後,羅馬尼亞在塞爾柱土耳其貴族和達契亞貴族的聯手下實作了統一。羅馬尼亞的統一雖然顯得非常無力,但卻很有趣。土耳其貴族和達契亞貴族宣布羅馬尼亞同時繼承東羅馬和奧斯曼法理,比隔壁的俄羅斯自封的第三羅馬正統。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可特蘭西瓦尼亞依舊被奧地利控制,摩爾達維亞(摩爾多瓦)東部依舊控制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統治摩爾達維亞東部時期,向當地遷移了大量東斯拉夫人,加上當地早前還有一批波蘭西斯拉夫人移民,這就使得當地人口中斯拉夫人占比達到了接近50%的高度,使得波薩拉比亞形成了俄語區和拉丁語區,這對俄羅斯鞏固統治可以說是個強有力因素,同時也為後來蘇聯奪取比薩拉比亞地區埋下了伏筆。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俄羅斯帝國陷入内戰。羅馬尼亞如願以償收複了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達維亞全部領土,實作了羅馬尼亞人數百年來的夙願。同時收複摩爾達維亞全境(摩爾多瓦)也使得羅馬尼亞海岸線延長,畢竟德涅斯特尼灣是一個天然港口,這樣羅馬尼亞就有了更多的出海口可選,對于刺激經濟貿易有着很大的助力。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隻不過羅馬尼亞對當地斯拉夫人進行了财産和權利限制,本來這些人早就對沙俄絕望了,結果羅馬尼亞鬧出這麼一出,就導緻當地斯拉夫人向蘇聯請求保護。蘇聯也以此為由發動了一次閃電戰,在短時間内占領了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加盟共和國,将其改造成了屬于蘇聯的比薩拉比亞加盟共和國。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蘇德戰争全面爆發後,羅馬尼亞作為軸心國參戰,一度奪回了比薩拉比亞,還占領了烏克蘭南部沿海地區。出于對蘇聯的報複心理,羅馬尼亞還制造了敖德薩慘案,殺害了7萬多當地人。

軸心國的戰争在1944年急轉直下,羅馬尼亞臨陣倒戈加入了蘇聯陣營,雖然躲過了蘇聯的報複,但比薩拉比亞也又一次被蘇聯占領。赫魯曉夫時期比薩拉比亞南部沿海地區被劃給了烏克蘭,進而導緻比薩拉比亞(摩爾多瓦)失去了沿海領土。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蘇聯解體以後摩爾多瓦繼承了赫魯曉夫時期劃分的領土,其南部近海地區被歸入烏克蘭,進而導緻摩爾多瓦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内陸國。對于摩爾多瓦來說,或許與羅馬尼亞合并實作羅馬尼亞統一是一個更加理想的選擇,但由于其内部的民族構成原因,加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幹預,合并提議也隻能作罷。

身處四戰之地的羅馬尼亞,多次被侵略瓜分,至今仍未實作統一

羅馬尼亞面對力量遠強于自己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隻能無奈地接受摩爾多瓦“孤懸海外”的現實。

參考文獻:

《羅馬尼亞的曆史和神話》

《中世紀的東南歐》

《中世紀的巴爾幹半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