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星文文化策劃,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曆史類圖書《看不夠的中國史》,上市兩周,迅速登上各大電商曆史榜單,勢頭強勁。該書收錄《國家人文曆史》雜志公衆号8年“高贊”文章結集而成,承襲雜志有料、有戲、有視野的風格,一本書讀懂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

連續多年入選“新榜最具收藏價值公衆号”
《國家人文曆史》是以“真相、趣味、良知”為核心價值的國家級時事人文類半月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以“人文家國、曆久彌新”為理念,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榮獲“中國最美期刊”、國家記憶“年度曆史文化品牌”、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等榮譽。
“國家人文曆史”微信公衆号由《國家人文曆史》雜志新媒體中心主辦,緻力于傳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價值,以新聞為切入,以曆史為深度,憑借深入獨到的專業解讀打造獨家原創好文,為讀者建立了一個觸摸曆史體溫、發現曆史真相的新平台。
公衆号精華結集而成《看不夠的中國史》
中國,有清晰而連續的悠久曆史,曆史典籍和曆史著作的數量,堪稱世界第一。若想從這一系列紛繁複雜而又深刻的問題中看清中國史的路徑,就需要對中國的曆史有一套完整、清晰且簡明扼要的認識。
此次以實體書形式出版的《國家人文曆史》雜志公衆号精華結集《看不夠的中國史》,以時間為脈絡,以“變化”為核心,提供若幹條清晰的中國史發展脈絡,精選制度、經濟、軍事、戰略、朝堂5大主題、53個有戲又有料的話題,以诙諧的語言、獨特的視角、嚴謹的考證,勾勒了今天中國的疆域版圖、文化思想、經濟格局、風俗人情和法度制度等多個領域的曆史脈絡。可以帶領讀者條分縷析地“解構”中國曆史。
據出品方星文文化CEO柯偉介紹,該書策劃的主旨就想找一個宏觀的視角,還原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内在邏輯,讓現代人讀懂今天中國的發展和成就,該書收錄大量曆史名家學者的代表性文章,文章篇目兼顧曆史嚴謹和可讀性,非常适合曆史愛好者閱讀。
一部中國史,永遠看不夠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看不夠的曆史。《看不夠的中國史》究竟怎麼看?該書的寫作選題角度新穎,令人期待,很多文章都是從一個疑問入手,每一篇都是從小切口深入挖掘,把曆史講得環環相扣、生動有戲。比如,從制度篇中的《古代“全國統考”前的“自主招生”為什麼會走向失敗?》《“王者榮耀”的封禅制度為何止于宋朝?》等篇目中,可以了解古代朝廷審時度勢,以變求變;從經濟篇中《古代版的“石油戰争”:鹽戰》《漢武帝的燒錢與賺錢》等篇中,了解什麼是沒有最好的,隻有最合适;從朝堂篇中《“子貴母死”制為何無法遏制太後專權》等文中,看什麼是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瀾;從戰略篇《六國合縱為何總是铩羽而歸》《李淵何以憑借3萬兵馬7年定天下》等文章中,體會内強外柔,才能進退自如;從軍事篇中《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将,為什麼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将”》《靖難之役開始前,沒人猜到朱棣會赢》等作品中,感歎攻人以謀,用兵以智。延展開來,人物、思想、風俗、器物……—篇又一篇,一部中國史,永遠看不夠。
本書的出版,受到了業内專業人士的認可和好評。著名作家、社會觀察家郭建龍認為“通俗性和專業性并舉,是《國家人文曆史》長期以來形成的口碑。這本選集也繼承了它的特點,說它是看不夠的,不僅僅是因為它寫得好看,更是因為它力圖從制度、經濟、人事、戰略和軍事等五個方面深入剖析中國曆史,引導讀者去思考許多大問題,在故事中得到升華,是本書最大的特點。”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孫珺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孫珺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孫珺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劉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