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新聞"最近不知怎麼的,全身都沒力了""明明睡得很多,起床還是打哈欠"......自夏季以來,溫州市中心醫院中醫門診這樣的患者,他們表現出的症狀相似,無食欲,腿部重量,疲勞,嗜睡,精神困擾,然後相關檢查,如腎功能,肝功能,血糖等也做了,結果沒有異常。該部門副主任的中國醫生周帆說,這些病人實際上是"夏季倦怠"。所有年齡段的人,包括老年人和大多數身體有偏差的亞健康人群。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體在季節性過渡中,會有短暫的不适應期,需要失去一部分'能量'來應對,為了彌補這種消耗,人體會相應地發出'疲憊'的信号。周帆解釋了為什麼這種"疲憊"的情況在夏天變得更加明顯。有三大原因。
首先,炎熱的夏天,外溫高,身體出汗很多,身體的電解質,尤其是鉀,會随着汗水排出,如果不及時得到補品,身體就會感到疲憊。
其次,炎熱加上雨季的梅雨,熱氣與水分的混合會被包裹在一群人身上,就像整個人被困在淤泥中無法被拉出來一樣,熱量和濕度也容易影響食欲,中醫稱之為"夏濕困脾"。
最後,夏日日照時間長,白天長夜短,很多人睡眠不足,也容易導緻白天嗜睡。
其實,這種"暑期倦怠"就是對季節變化的正常生理反應,隻要能做出相應的調整。周帆給出了三招。
陽光提神方法:夏季室外溫度高,我們躲在空調房裡,不想出門。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就是要趁着春夏的陽光達到巅峰,通過自然的陽光"升天"。當然,這并不是讓大家在中午曬太陽,而是選擇早晚陽光沒有那麼強烈,坐在窗前,讓陽光透過玻璃照射進來,這樣人們不僅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還可以讓身體的陽氣得到補充。
午睡以保持心髒:夏天是心血管功能的最佳時間,也是最脆弱的時期。根據12點健康法,中午是心靈的順序,是以午睡是儲存心髒和補充能量的最友善快捷的方式。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超過1小時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容易造成睡眠慣性。一般建議小睡20分鐘,平整姿勢。
少吃多吃,粥好:夏天,食欲會差,需要減輕胃的負擔,食物最好充分咀嚼,同時減少食物量,增加進餐次數。另外,由于夏季出汗次數比較多,可以多吃點水粥。
周帆還推薦了兩個夏養功粥。山藥粥、米飯150克、山藥200克、山藥50克和适量糖霜,一起煮熟,可消除疲勞、失血。桂元小米粥具有補心補脾、養血養醋的功效。用100-200克小米煮15克肉桂。
也試試夏天的茶。配料包括檸檬或百裡香2-3,蜂蜜250克,薄荷,鹽。将檸檬或百裡香皮洗入蜂蜜中,密封并存放冰箱2-3天,一次一湯匙,加入少許薄荷,如果出汗較多,可适當加少量鹽。清晨或午睡後醒來,喝一杯立即醒來。
周帆提醒,如果突然無力,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的體檢,排除疾病品質問題。
本文摘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