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紋玉戈 沂水縣博物館 春秋時期
文物來源:天上王城景區出土
紀王崮一号墓
東漢蟠螭紋玉璧
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冢子東漢墓。
東漢“宜子孫”玉璧
東漢玉握豬
西周玉兔
青玉鏟
青玉璇玑 時代:新石器時代
青玉璧 時代:戰國
黃玉璜 時代:西周
青玉豬 時代:漢
夔龍紋玉璧
水晶獸 漢
玉佩 漢
玉琀蟬 漢
金縷玉衣
西漢 1978年5月洪家店出土。玉衣由頭套、手套、腳套組成,共五件。共用玉片1140片,玉片多呈青色,較薄,表面光素,部分玉片受侵蝕。山東省臨沂市博物館藏
玉龍。時代:商代 材質:玉器。發掘地:2003年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 (M5:8)
玉虎。時代:商代 材質:玉器。發掘地:2003年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 (M5:9)
玉戈。時代:商代 材質:玉器。發掘地:2003年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 ( M106:2)
玉柄形器。時代:商代 材質:玉器發掘地:2003年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 (M106:20)
玉串飾。時代:西周 材質:玉器。發掘地:1995年山東濟南長清仙人台遺址出土 (M3:28)
玉钺。時代:商代 材質:玉器。發掘地:2003年山東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 (M106:11)
牙璧。時代:大汶口文化 材質:玉器發掘地:1999年山東平陰周河遺址出土 (M4:21)
玉三聯璧。時代:大汶口文化
玉玦。時代:東周 材質:玉器發掘地:泗水尹家城。
璇玑(殘體)。大汶口文化 。1985年山東省泗水尹家城遺址出土
焦家玉器
見證史前文明曙光
航拍焦家遺址
考古發掘現場
部分考古發掘成果
地處濟南章丘的焦家遺址是5000多年前魯北古濟水流域一處具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意義的聚落。中國東部地區的文明起源和發展,在焦家遺址中若隐若現。章丘地區本就是考古重鎮,焦家遺址南面5公裡便是城子崖遺址,那是龍山文化最早被發現和命名的地方。而城子崖往西不到兩公裡,又有山東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後李文化的西河遺址。焦家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可以這樣說:焦家遺址是銜接周圍上古文化的一塊拼圖。2018年4月,焦家遺址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焦家遺址出土玉器
焦家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大量精美玉器。這些器物反映出當地先民們的生産生活狀态:人們開始使用陶制鼎、豆、碗、盆等器型多樣的食用器,掌握了石器打孔和磨制技術,使工具更加精細。而玉器則屬于高端消費品,主要出現在較高等級的墓葬中,無論是權杖禮器還是裝飾品,均是權貴的象征。
焦家遺址出土玉璇玑
焦家遺址中的部分玉器,有玉鏟、玉斧、玉锛、玉環、玉璜、玉墜、玉指環等,這些玉器精雕細琢,并經過打磨抛光,顯示出該地區人們的玉器制作水準。玉鏟是代表器形,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表明當時人們對生産的重視。但此時尚未出現玉琮,而多玉環、玉墜等裝飾品,這是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特色。大批量玉器的出土,表明該地區已開始邁進文明時代。有研究者認為,焦家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大汶口文化聚落中心,可能是一座原始的城。
焦家遺址1987年被發現,1992年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6—2017年,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對該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重要發現以大汶口文化為主體,也是其精彩所在,發現了夯土牆、壕溝、墓葬、祭祀坑等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年代距今約5300—4600年。大汶口文化為龍山文化的直接源頭。
M91墓中陪葬的玉器(18件)
中國古代統稱東方各諸侯國為東國,并以遠近分,近者為小東,遠者為大東。今天的山東地區就在大東的範圍内,是傳統上東方地區的代表之一。焦家遺址夯土城牆、環繞城牆的壕溝和一大批高等級墓葬,以及大批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的發現,昭示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已成為距今5000年前後魯北地區的中心聚落,是當之無愧的都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