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自1949年至今,我們的新中國已經走過了70個年頭,每一個中華兒女無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自豪。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舊的中國是由國民政府所統治的。但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在中華民國時期,我國福建一帶曾短暫存在了一個人口一千多萬的“中華共和國”。這個地方性政權僅僅維持了53天,卻在近代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關東軍開始策劃建立僞滿洲國的陰謀。為了轉移注意力,關東軍派遣特務在上海制造事端,并于1932年1月28日同中國軍隊交火。這場淞滬抗戰不同于後來的淞滬會戰,但也一直打到了同年3月3日,以蔣介石政府于日本簽訂《淞滬停戰協定》而結束。在淞滬抗戰中,抗擊外辱的部隊是由蔣光鼐、蔡廷锴率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與日軍的戰事告一段落後,蔣介石将十九路軍調往閩西,去進攻蘇區的武裝力量。國民黨軍隊内部派系林立,十九路軍并非蔣的嫡系,是以派他們進攻我黨武裝也是蔣趁機削弱他們的契機。同年6月,十九路軍入閩,蔣光鼐被調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則繼任了十九路軍總指揮兼軍長。在這樣的安排下,福建被十九路軍掌控。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在戰鬥前期,十九路軍憑借着裝備上的優勢穩占上風,還奪取了根據地的一些土地。但随着戰鬥的持續,十九路軍在紅軍的反攻下眼見着處于了下風。前面打不赢,後面蔣介石又一個勁地催,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下十九路軍全體官兵都對蔣介石心懷不滿,雙方的沖突也越來越大。于是十九路軍便開始暗地聯合反蔣勢力,還秘密同蘇區政府協商停火事宜。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蔣光鼐與蔡廷锴等人定下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聯手粵、桂方面倒蔣;中策聯合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先占領廣東再反蔣起事;下策則是聯合紅軍。因為粵系和桂系都想作壁上觀,是以十九路軍隻能與紅軍聯合。1933年10月26日,第十九路軍代表抵達瑞金,同蘇區政府訂立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11月17日,反蔣意圖由秘密變成了公開化,事情進入緊要關頭。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次日,蔡廷锴與十九路軍進階将領在福州鼓山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決定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廢除中華民國國号與國旗并設計新國旗、脫離國民黨成立新的生産人民黨。因為事态緊急,是以發難的時間也被提前到了11月20日。11月22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正式宣布成立,主要政府人員及職務如下:

政府主席:李濟深

外交部長:陳友仁

财政部長:蔣光鼐

福建省長:何公政

中華共和國的國旗如下: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在行政區劃上,本就不大的福建省被劃分為4個省和2個特别市。其中4個省分别是閩海省(轄15縣)、延建省(轄16縣)、興泉省(轄12縣)、龍汀省(轄21縣),兩個特别市則是福州特别市以及廈門特别市。政權成立後,開始推行土地國有和一些溫和的土地政策,嘗試改變農民的現狀。但是在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下,軍費開支激增,财政壓力不堪重負,稅收也跟着水漲船高。

昙花一現的“中華共和國”,隻存在了53天,卻影響深遠

通過閩變成立的中華共和國,未能得到其他任何勢力的承認和支援,蘇區政府與其合作也不過是緩兵之計。這個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是“在革命與反革命中間取第三條路者”。蔣介石對中華共和國采取了“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大軍壓境瘋狂進攻,另一方面則重金收買。在這種手段之下,許多進階将領和官員或投降或出走香港。

從1933年11月22日成立,到1934年1月13日主要官員逃離福州,閩變中誕生的“中華共和國”僅僅維持了53天,但這個政權在當時的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無論是對蔣介石反動派政府,還是對心懷不軌的各方勢力,都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