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越來越多奢侈品品牌選擇以展覽的形式與中國消費者見面。

2021年下半年,Dior的《迪奧與藝術》展覽登陸深圳和上海、Prada在上海榮宅呈現藝術展“牛皮紙包裹的月亮”、CHANEL則參與發起了“影像策展人獎”。12月24日起,法國進階珠寶品牌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在深圳發起了一場“動靜有形,藝述百年”進階珠寶藝術展,向公衆展示其甄選的經典典藏及文獻。

“中國消費者都很成熟,尤其在時尚領域和珠寶領域,他們正變得越來越成熟。”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Nicolas Luchsinger與《第一财經》YiMagazine分享對中國市場的觀察時表示。在采訪中,他還談到了藝術與奢侈品的關聯、奢侈品品牌的線下門店變革、中國的年輕奢侈品消費者等。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圖注:Nicolas Luchsinger自2018年起擔任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一職。梵克雅寶在1906年誕生于法國巴黎,後逐漸成為全球化的進階珠寶腕表品牌。

Yi=YiMagazine

L=Nicolas Luchsinger

Yi:梵克雅寶在全球各地舉辦多場不同主題的典藏臻品回顧展,為什麼會選擇通過展覽的形式與消費者對話?

L:展覽讓我們有機會用另一種“語言”和中國消費者溝通。當然,我這裡所說的中國消費者隻是舉例。展覽這一形式總體上可以更好地向公衆傳遞資訊,比如傳遞品牌形象,通過展覽吸引更多潛在的顧客等,但這些都不是我們的首要目标。展覽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公衆能更好地了解梵克雅寶的曆史和工藝,與此同時,正如你所說,我們有不同的主題,以不同的方式去展示不同的内容。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圖注:“動靜有形,藝述百年”梵克雅寶進階珠寶藝術展,公衆免費入場。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圖注:這艘遊艇模型管家鈴高度還原“Varuna of New York”遊艇的造型,可陳放在桌面上并附有電鈴,其設計隐藏于遊艇的煙囪上,用以呼叫管家。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圖注:Ballerina芭蕾舞伶胸針。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圖注:本次展出的典藏作品和曆史檔案資料,展現了梵克雅寶對法國康康舞(French Cancan)、狐步舞(Fox-trot)和泰國民族舞等不同舞種的想象。

Yi:不隻是梵克雅寶,從Prada在上海榮宅辦展,到Louis Vuitton的大展“飛行、航行、旅行”,越來越多奢侈品品牌将中國視為文化和藝術交流的重要場所,并以展覽形式持續吸引高品質中國消費者。這背後是否反映出了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運作邏輯的集體轉變?

L: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想分兩部分來回答。首先,奢侈品品牌确實越來越多地以展覽的形式來講述自己的曆史和工藝,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像你剛剛提到的Louis Vuitton,以及它旗下的各種品牌,還有Dior等。Louis Vuitton的展覽從巴黎開始,後來到了美國,然後才到中國。Dior也是一樣,始于巴黎,現在到了紐約,都是全球巡展。

但對于許多奢侈品品牌來說,中國市場極其重要,是以當有一場大型藝術展時,一般奢侈品品牌都會在中國舉辦一到兩站,這樣中國的消費者也能有機會感受到品牌的魅力。對梵克雅寶而言,也是如此。我們這個展覽也不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而策展的,深圳隻是全球巡展的其中一站,未來還會發展為全球巡展。

Yi:同樣是奢侈品品牌舉辦展覽,在歐美等成熟市場辦展,和在中國這樣的新富市場辦展,在政策和做法上是否會有不同的側重?

L:成熟市場,比如你提到的歐美市場,它們本身就比中國更了解梵克雅寶。是以對于中國市場,我們可能需要對消費者做更深層的解釋,為他們提供更豐富的資訊,但整體政策并不會因不同國家的市場而有變化。

有意思的是,當然我現在說的并不是這次展覽,因為它并非如此,過去一些在中國舉辦的展覽上,我們會特意融入曆史與本地風格,比如挑選一些受到亞洲風格影響的珠寶作品。1930年代的歐洲曾掀起一股文化解放運動熱潮,對不同的城市都産生了很大影響,包括當年很有代表性、很有藝術特色的上海。現在上海仍然是藝術城市的典範,比如外灘以及外灘周邊的建築,那裡有很多店鋪都是1930年代至1940年代建成,現在都保留得非常完好。總的來說,1930年代的影響很大,從珠寶設計上也能看到這一點。

Yi:你有豐富的門店管理經驗,回望曆史,梵克雅寶線下門店的選址和規模發生了哪些變化?

L: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梵克雅寶留有這樣一個傳統,我們會把有史以來曾經開設過的門店都收錄進檔案,從中你能看出門店風格的變化。從梵克雅寶的發展程序可以看出,我們線下門店的選址與設計是不斷變化的,現在大家都可以網上購物了,但以前沒有。是以奢侈品的門店布局,或者說梵克雅寶的門店布局,其實就是要跟着顧客走,讓顧客的購物過程足夠便利。

很多城市過去都有梵克雅寶的門店,但後來被我們關閉了。以前有錢人可能會去某個地方旅遊,或者那裡曾經很富有,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非,以及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兩個地方在一戰和二戰之間非常富有,但二戰後經濟直線下滑,我們就把當地的門店關閉了。之後我們把市場重心轉移到了法國,我們在法國的主要住宅區開了很多實體店,還有戛納、裡維埃拉,以及坐落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的萊德維爾(Les Deux-Villes),在摩納哥我們也開設有門店。現在,戛納和摩納哥還有我們的門店,因為很多貴族名流節假日會來這裡造訪,無論是美國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都難以抗拒法國南部的魅力。但萊德維爾吸引力大不如前,是以我們把那邊的門店也關閉了。

當然,每個城市本身也在進化。在某個時間段可能城市中心在這一處,會聚集很多奢侈品店,但可能幾年後城市中心就發生了變化,這些門店自然也會跟着轉移。門店的本質就是跟着客戶走。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大約在10年前,我們在上海淮海路開了一家旗艦店,後來我們把那家店關掉了,移到了恒隆廣場,因為我們認為現在恒隆廣場才是奢侈品聚集的商業區。

門店規模的變化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奢侈品品牌離不開與客戶的“溝通”,比如藝術展就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但我們也希望客戶進入門店時,銷售人員能夠向他們講述我們的故事和曆史,是以我們的門店變得越來越大,這也是我們開設旗艦店的初衷。比如我們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開設了一家旗艦店,在那家旗艦店設有“1906沙龍”專區,這其實就相當于一個小博物館。在專區裡,我們可以向客戶講述品牌故事,展示來自梵克雅寶檔案中的作品,介紹梵克雅寶的博物館典藏系列。在北京國貿也有一個類似的專區。在成都,我們正準備把現有的門店轉移到新的位置。現在的門店很漂亮,但面積不夠大,不足以講故事,是以我們準備在成都其他地段選一個更大的門店,讓我們能做一個專區。

為什麼奢侈品品牌都要來中國開藝術展?

圖注:梵克雅寶北京國貿商城旗艦店設有“1906沙龍”專區。

Yi:奢侈品不再隻是消費狂熱的對象,其本身也開始承載更多元的價值。在你看來,進階珠寶的定義是否已經被改寫?它的内涵在未來還有可能發生哪些改變?

L:我同意這種說法。大家現在對于消費理念已經有越來越多思考:你到底需要幾個手提包、幾雙高跟鞋,你用過之後怎麼處置它們等。

對于珠寶,在我們的藝術展上你也可以看到,珠寶是恒久流傳的,而且珠寶本身就是一種具有裝飾性功能的藝術品,你完全可以一直戴下去,或者拿來收藏,甚至把它傳給下一代。你今天買的一款進階珠寶,在未來會成為一件古董,我們希望它能夠一直以高品質示人。珠寶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在巴黎的旺多姆廣場有一個工作坊,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工匠大師如何精益求精地制作每一件珠寶作品。我們的工作任務是讓這家工作坊能一直營運,為工匠提供最好的創作環境。其實在我們的展覽中,有一些珠寶藏品今天已經不能再被制造了,當時的珠寶技藝已失傳。是以我們不希望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我們希望手藝能夠一直流傳下去。

Yi:以中國奢侈珠寶消費市場為例,比如消費者畫像、消費習慣等,與亞太區域其他市場相比,中國市場有哪些獨特之處?

L:中國市場是一個精細的市場,這也是我們舉辦這次藝術展的原因。中國消費者都很成熟,尤其在時尚領域和珠寶領域,他們正變得越來越成熟。而且中國的消費者都非常年輕,這一點與其他市場的消費者則有很大的不同。年輕的中國消費者對于奢侈品、奢侈品文化和工藝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認識,這一點與其他市場的消費者也非常不同,尤其是與歐美市場消費者相比。

Yi:你怎麼看年輕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對他們有什麼特别的印象嗎?

L:中國年輕消費者接觸奢侈品領域的方式很不一樣。我感覺他們年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認識奢侈品,第二階段是接觸進階珠寶,然後在第三階段了解品牌的工藝。而且這幾個階段過渡得非常快,不管是生活在一線或是二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都是如此。

Yi:最後讓我們回到這次在深圳的展覽吧。能否具體介紹下本次展覽的策展思路,以及想要傳達的核心内容?

L:這次展覽是我們在全球首次舉辦,也是梵克雅寶在深圳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想通過這些珍貴的珠寶藏品來展現品牌一直追求的“藝術律感”,這對梵克雅寶來說是初次嘗試。

當我們談到“律動”“動态”這些詞彙時,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旅行”,是以本次展覽融入了很多與旅行相關的元素,通過珠寶藏品去演繹旅行的“律感”,比如海浪上的一艘帆船,或者點綴在珠寶粉盒上的一輛車。其次就是自然界中的“靈動”,比如一朵花的綻放,自然中的風吹樹動,還有鳥類的“靈動”,比如羽毛纖細的飛鳥翺翔展翅。梵克雅寶的标志性作品芭蕾舞伶胸針也是一種“律動”,通過珠寶呈現舞者起舞瞬間的“律動”之美。展覽還會呈現進階定制時裝的“律動”,比如蝴蝶結,當你把它戴在頭發上,或者别在衣服、裙子上,随着人的走動,蝴蝶結也會跟随身體的韻律有自己的動感,而這種韻律也同樣能在珠寶上呈現。最後一種“律動”比較抽象,在許多1970年代的珠寶設計中,你可以看到這種抽象意境的“靈動”呈現,當時人們佩戴珠寶的方式比較休閑、随意,是以你會看到有一些珠寶演繹“花的力量”,還有一些作品則受到了亞洲藝術風格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