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劇場·大碼頭|毛時安:何妨讓小劇場更“離經叛道”一點?

小劇場·大碼頭|毛時安:何妨讓小劇場更“離經叛道”一點?

黃梅戲《美人》

小劇場戲曲最早的靈感來自于上世紀80年代如火如荼的話劇小劇場藝術。戲曲的小劇場藝術,首先是空間界定。顧名思義,它的演出劇場不是在傳統正常戲劇的大空間大劇場,而是在小空間小劇場實作的。但小劇場藝術不僅是空間概念,更重要的是藝術思潮和藝術美學的概念。也就是,因為小,就有它便于藝術實驗和探索的靈便和機動。是以,在我心中,小劇場戲曲不是越成熟越得分。相反,可以不成熟,哪怕青澀!但必須有探索的鋒芒,有些許我們未曾在大劇場見過、聽過的,帶有藝術實驗色彩的新“玩意兒”。

就戲曲而言,一方面因為它幾百年留下的傳統過于豐富龐大,藝術上值得探索實驗的“破”和“立”的空間就特别大。小劇場戲曲不是小劇場話劇藝術簡單的亦步亦趨的形式複制。小劇場戲曲牽扯到戲曲本體裡各種各樣的表演要素——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唱腔、發聲方法、音樂、化妝、伴奏等等,它遠遠不僅是空間大小的概念。在某種意義上,小劇場戲曲可能是“離經叛道”的,是驚世駭俗的。也因為如此,小劇場戲曲的難度就遠甚于小劇場話劇。包袱越沉,突破越難。小劇場戲曲很難有一個大家共同仿效的呈現模式和樣式,倘如我個人定位的話,它是一個不斷在探索路上前行的戲曲類型。

小劇場·大碼頭|毛時安:何妨讓小劇場更“離經叛道”一點?

豫劇《南華經》

應該承認,藝術家們在小劇場戲曲中都在千方百計地探索戲曲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首先是文本的現代意識,譬如女性主義對男女關系的再認識、人性意識的強化對傳統文本内涵的颠覆性釋讀。其次是藝術呈現方式的突破,譬如上海昆劇團就在《白羅衫》中用一些現代的音樂技法突出樂器音色、節奏,使之從配合唱腔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成為有相對獨立意義的,與戲曲平行的藝術抒發。

但是,也有些小劇場戲曲讓我迷惘困惑。一是有些作品是簡單的老戲壓縮,它們僅僅隻是壓縮演出時長和規模,其餘表演、唱腔、音樂、化妝基本就是照搬老戲;二是有些新創小劇場劇目其實隻是大劇場戲曲的微縮版——這也是小劇場戲曲嗎?它的實驗性在哪裡呢?沒有實驗性,還是小劇場戲曲嗎?小劇場戲曲必須強調戲曲本體的實驗性。戲曲是古老的藝術,我們尊重它的傳統,但既然進入小劇場藝術領域,我們就期待它對傳統有更新的開拓、更新的建樹,更放開一點。

小劇場·大碼頭|毛時安:何妨讓小劇場更“離經叛道”一點?

平劇《一壇金》

小劇場戲曲實驗、探索背後的本質是戲曲的城市化、現代化、年輕化,應該要有漸漸清晰化的突破方向。展演可以号召青年戲曲人共同尋找戲曲“破圈”的突破重點和難點:如唱腔音樂有沒有什麼新的可能性,能夠讓這個時代的聽衆有新的聽覺享受。又如表演程式,原來的表演程式既要接納,又要突破。有破有立,破和立怎麼結合,可以做專題的研讨和創作。

小劇場戲曲脫胎于傳統戲曲,但它又能夠走出傳統影子的籠罩,以新的探索營養反哺母體。當代戲曲人應該思考,在本體拓展以後它能對正常的戲曲演出帶來什麼觸動和貢獻?能夠對正常戲曲演出輸送些什麼新的養分,什麼思考性的内容?小劇場戲曲要為戲曲發展赢得未來。在路上,行多遠?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藝術問題。

作者:毛時安(文藝評論家)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柳青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