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再度卷土重來,
城市又按下了暫停鍵。
寶博微課堂停工不停學,
在疫情閉館期間繼續為大家推出精彩的文化盛宴,
讓大家足不出戶玩轉寶博!
對鏡
貼花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很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了,不相信?那就跟着寶博君一起去了解一下。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古往今來,人們整理儀容時必使用的就是鏡子。而這裡的“鑒”就是銅鏡最早的原型。
金文中“鑒”的寫法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通常會趴在河邊通過水面看到自己的倒影,最早的照面是用鑒盛水照容,在甲骨文、金文中常被寫成“監”字,描繪的就是人趴在水盆邊的場景,随着冶煉金屬的水準提高,在青銅時代銅鏡産生了。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鏡子在哪裡嗎?
大約在8000年前,安納托利亞人也就是現在的土耳其人用磨光的黑曜石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鏡子。
圖為黑曜石原石
公元前4000到公元前3000年間,用抛光銅制造的鏡子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和埃及。約1000年後,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人開始用抛光石材制造鏡子。與此同時,中國和印度也開始用青銅制造鏡子。
中國最早的銅鏡
七角形紋鏡
目前在中國發現最早的銅鏡是1976年在青海貴南縣尕馬台村出的土七角形紋鏡,它是4000年前西北地區齊家文化的一枚銅鏡,直徑8.9厘米,鏡的邊緣有兩個小孔,便于人們穿繩系挂。從這枚七角星紋銅鏡不難看出,最初的銅鏡體型較小,裝飾也以簡單的幾何紋飾為主,整體上看較為粗糙。
愛情見證
殷墟婦好墓葉脈紋鏡
在距今3000年前的河南安陽殷墟曾埋葬了一位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墓葬中出土了一非常精美的商代銅鏡。相傳,少年時的武丁流落于民間與婦好相戀,婦好的父親得知後告訴武丁:一個男子疼愛自己的妻子就會送一面銅鏡表達愛慕之情,如果能擁有一面鏡子,我就将女兒許配給你。後來,武丁繼承王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朝都的銅鏡送給了婦好。有了這個青銅鏡,武丁迎娶了婦好。他們一直恩愛,婦好死後,青銅鏡也随她入葬成為了武丁與婦好的愛情見證。
西周 素面鏡
西周素面鏡
1958年出土于寶雞市西周墓,為西周早期素面銅鏡,器形小,近圓形,境背平直,橄榄型橋鈕;邊緣不夠規整、制作較粗糙,器薄厚不勻,整體素面無紋。商周時的銅鏡,體型比較小,而且非常薄,大多以素面為主,也有一些裝飾着簡單的幾何紋。
戰國 百花争鳴
戰國蟠螭紋銅鏡
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由于生産力的發展,使得社會産生了急劇變革,人們的審美也在發生巨大變化,不見了以往的獰厲,神聖和威吓,取而代之的是靈動、自由和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青銅禮器鑄造數量逐漸減少,而日常生活的使用物品增多,這一時期的銅鏡種類多樣,數量和紋飾類型增加,鑄造技藝精巧成熟,出現了龍紋、蟠螭紋、菱形紋、獸紋以及四葉紋等豐富多彩的紋飾。
東晉顧恺《女史箴圖》
今天的銅鏡課程就先了解到這裡,想知道戰國以後還有什麼精美的銅鏡,下一期的《銅鏡博覽會》我們不見不散!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打赢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靜待春暖花開的日子早日到來!
編 輯:王 睿
責 編:翟慧萍
審 核:康軍建